在此之前,信立泰并非没有意识到依赖单品的风险。早在2008年,信立泰就从解放军总医院和河北元森制药手上买下另一个抗凝血药注射用比伐芦定(泰加宁)。该品种于2011年拿到注册批件成为国内首仿。
2012年和2014年,信立泰共花8.2亿元分两次买下了高血压1.1类新药阿利沙坦酯(信立坦)。该品种于2012年获批上市,制剂专利保护期至2028年。
在早几年的对外宣传上,泰加宁和信立坦一直被当作接力泰嘉的主力品种。然而,从实际推广运作来看,信立泰并未投入太多资源,加上医保准入和招标等因素限制,这两个品种迟迟没有实现放量。
截至2017年,泰加宁的销售收入仅在2亿元左右,而信立坦的销售额仍在数千万元级别徘徊,尚未破亿。
2017年,信立坦通过价格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19年该品种再次通过谈判续约,医保支付价格分别为6.08元/片(240mg)、2.62元/片(80mg)。
“对信立泰来说,未来的出路是向创新药转型,调整收入和利润结构。但目前创新药产品管线大多还在早期阶段,信立坦加上其他几个仿制药能否撑住这个过渡阶段非常关键。”9月4日,一位接近信立泰的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两年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全力推广信立坦,包括开发信立坦的衍生产品,以期其能够弥补泰嘉的下滑。”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进入医保目录后,信立坦的销售有所起色,收入从2018年的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亿元,但相对于泰嘉近30亿元销售峰值仍相去甚远。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立坦进院接近2000家。“疫情导致信立坦医院准入停滞,二季度末才逐步正常开展,对全年计划目标产生了影响。”信立泰称。
转型求生
仿制药行业的剧烈变革,倒逼信立泰不得不转型求生。
“享受了仿制药时代的红利,信立泰在创新方向的布局动作晚了一些,创新产品的兑现还需要时间。同时,它在创新药研发上成功的积累较少,更多要通过并购或借助外力。”前述医药研究员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信立泰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叶氏家族通过香港信立泰控制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一直在六成以上。除了2017年曾向员工持股计划减持部分股份外,这是香港信立泰首次出让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
“信立泰现金流充足,本身并不差钱。引入凯雷更多是看中对方的国际化资源,以求在创新和国际化方面有所突破。”前述接近信立泰的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凯雷目前在中国已投资有100多个项目,股本投资总额超过95亿美元。在医疗健康领域,凯雷投资的标的包括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艾迪康、多肽原料药制造商昂博、医疗器械领域的微创医疗以及医疗服务领域的中美医疗等。
香港信立泰称,双方拟在多个领域达成深层次合作,包括利用凯雷的专家和顾问资源助力信立泰达成国际化业务布局的愿景;利用凯雷控股公司在欧美地区丰富的资源帮助信立泰加快全球创新产品研发和海外市场开拓;还包括利用凯雷的全球项目资源及团队为信立泰在境内外的兼并收购提供支持。
“未来想依靠单一产品打天下已非常艰难。”在此前的年报业绩交流会上,信立泰总经理叶宇翔表示,公司全面向创新药企转型,布局重点在于精耕慢病用药领域,管线布局涵盖心血管、降血糖、骨科以及抗肿瘤等,其中心脑血管占大多数。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信立泰终止了部分已进入临床阶段的抗肿瘤生物类似药、抗生素等研发项目,研发人员数量亦减少了40人。
来源:时代周报记者 章遇 发自深圳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信立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