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过近期正在热播的《三十而已》或者《乘风破浪的姐姐》,一定会对唯品会密集的植入广告有印象。近年来,凡是热门影视剧或综艺它都无孔不入,甚至连古装剧也没有放过。
按理说,铺天盖地的广告会拉来很多新客,但数据显示,唯品会近年来年度活跃用户数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3%,颇显乏力。
具体来看,2016年-2018年月活用户同比增速持续下滑,从2016年Q3的43%直接下滑到2018年Q1直至谷底为零,月活用户人数降至2017年Q1的水平。
图源虎嗅投研
其后的2018年Q2-Q4三个季度,因接入腾讯、京东平台,增速有所提高,但对平台流量的依赖较大,自身活跃用户增长仍然呈现缓慢恢复态势。
图源36氪
步入2019年,尽管有平台流量加持,其月活用户增速放缓的局面依旧没有改变。2019年Q4的数据为19.14%,虽相比于2018年Q1的谷底时期有所好转,但依旧与2016年数据相距甚远。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Q1唯品会的活跃用户不增反降,仅有2960万人,相比去年同期减少10万人。
唯品会乏力的用户增长不难理解。其核心业务“大牌特卖”因同行的竞争正逐渐失去吸引力,以低价刺激用户的单一模式只会挤压自身的利润空间。自其诞生之初就带有的“真伪”疑团也并没有随着其发展逐渐消逝,口碑受到不良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曾经唯品会依靠平台流量拯救了自己一回,现在又再一次陷入困境,面对更加残酷的竞争局面,还有谁可以拯救它?
特卖模式吸引力下降,获客成本上升
为了吸引用户加入,唯品会每年都有大额的营销费用支出。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营销开支高达33亿,估计获客成本在158元左右。业内人士透露,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的获客成本分别约在60元、60元、20元左右。同时,202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客单价为237元,同比下滑了18%。
获客成本高的同时,唯品会在不断以低价刺激用户购买。例如在去年的双十一大战中,唯品会推出“无套路,真便宜”的口号,无满减、红包、优惠券,直接在商品价格上打折。不过,简单粗暴的补贴效果并不明显。
截至11月12日中午12点,唯品会订单量突破2000万单——这是唯品会给出的答卷,具体营业额无从得知,但从其“羞涩”的答卷中可以略知一二。对比之下,天猫双十一总营业额超2684亿元,京东双十一累计下单金额超2055亿元,唯品会显得底气不足。
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在品牌特卖、补贴低价方面丝毫没有放松。
淘宝的常驻栏目“百亿补贴”打的就是大牌低价的招牌,很多补贴券甚至被一抢而空。拼多多也设置了“限时秒杀”、“百亿补贴”等栏目,甚至推出与唯品会直接对标的“断码清仓”;京东也有“特价秒杀”、“品牌闪购”等多个栏目上线。
况且此类综合性电商平台品类众多,唯品会则以女性品类为主,竞争力稍显不足。
中信证券曾有一份研报提出,电商中与唯品会形成竞争的主要有三类:专业特卖电商(唯品会、聚美优品)、社交拼购电商(拼多多)、综合电商特卖频道(天猫、京东)。唯品会作为特卖电商的龙头,规模优势明显。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唯品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