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护城河的企业最怕价格战,而作为在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中研发投入占比垫底的华熙生物,似乎正在面临这样的危机。
就在科创板上市一周年之际,作为玻尿酸第一股的华熙生物掌门人赵燕,开始一反常态频繁出现在媒体面前——这位年逾50岁脸上却鲜有皱纹,扎着双马尾的神秘企业家,似乎正在成为商界的另一个董明珠,为的是给他的千亿玻尿酸帝国代言。
而在二级市场上,华熙生物成为为数不多打破“出道即巅峰”魔咒的科创板股票。剔除第一个交易日,从去年11月开始,华熙生物最高上涨幅度超过90%,而从今年2月低点算起,华熙生物的累积涨幅达到125%,最高市值一度达到800亿。
透明质酸(玻尿酸)因高毛利的产品价格体系,被投资者称为“药中茅台”。根据公司年报,拜高达80%的综合毛利所赐,华熙生物2019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8.86亿元,同比增幅 49.28%;实现营业利润 7.00亿元,同比增幅 33.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86亿元,同比增幅 38.16%。
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似乎正因没有科研实力构成护城河,从而面临着一轮潜在的“价格战风暴”。
研发支出科创板行业垫底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作为一家截止总市值排名第十的科创板公司,华熙生物2019年的研发支出仅为0.93亿元;研发支出占比总收入仅为4.98%,占比在可比12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只排名106位。
如果你觉得这个数据仍然不太直观,那么不妨再换一个角度——在科创板所有申万一级医药生物行业的27家上市中,华熙生物4.98%的研发支出占总营收比例稳稳排名倒数第一,就连做骨科手术耗材,也就是俗称“钢钉”的三友医疗(5.21%),以及没有核心技术,而只是做医药研发外包的美迪西(6.27%)竟然也要比华熙生物高出一截。
华熙生物为何会出现研发投入比较少的问题?作为一个人体内非常常见的物质,透明质酸是否真的不需要花大力气去研发?
招股书显示,华熙生物2019年上半年前累积申请专利109项,其中已获得专利47项,国内发明专利31项,国外4项。但根据2019年年末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情况,公司期末账面无形资产总额3.85亿元,其中90%为土地使用权,作为科创企业最核心的专利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却仅为0.14亿元。
而华熙生物的核心技术之一,即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专利技术,则为公司以45万元的代价于2001年自山东生物药物研究所收购而来。
根据华熙生物A股科创板注册招股书,2018年公司透明质酸原料产品在全球占有36%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占有近70%的市场占有率。而华熙生物2019年年报则显示,公司三大品类产品,包括功能性护肤品,医疗终端产品和原料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78.54%,86.67%和76.12%,其毛利空间堪比具有明显品牌壁垒的茅台等白酒企业。
专利无形资产是生物制药企业最大的“护城河”,而技术壁垒往往能够维持产品的高毛利,同时也能稳定市场占有地位。相应地,较低的技术壁垒在长期内会影响产品的议价能力,不建立在高技术壁垒上的高毛利则会吸引其他厂商进入行业分食超额利润。
低科技壁垒的隐忧
2020年4月,华熙生物与“同根生”的兄弟企业,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简称福瑞达生化)展开公关对决。华熙生物率先发难,称福瑞达生化生产的透明质酸终端产品代理频繁借用华熙品牌进行营销,侵犯了华熙生物的合法权益;而福瑞达生化则反唇相讥,称华熙生物利用黑公关引导舆论,破坏市场正常秩序。
华熙生物原为山东医药系统直属单位福瑞达集团与华熙国际合资成立企业。在成立的20年中,公司相继使用了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福瑞达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及华熙福瑞达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作为公司名称。在此期间,华熙生物的股权也在期间由福瑞达集团向赵燕的华熙国际不断集中。
2017年6月,筹备登陆A股的华熙生物以战略调整为由从港股退市,大股东华熙国际则以16.3元的单价(折合总估值52.33亿元)完成私有化。12月,华熙国际全资子公司华熙昕宇投资通过一轮香港企业的转手,以1.18亿元的代价获得了福瑞达集团持有的华熙生物5.63%的股权(折合每股5.72元)。然而仅仅过去2年,华熙生物便以47.79元的发行价登录A股。如此算来,单由福瑞达集团退股所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就达到至少上百亿元。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华熙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