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或许这也是导致学员退费难的主要原因。2018年,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上市,根据业绩对赌协议,中公教育承诺2018-2020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3亿元、13.0亿元和16.5亿元,但中公教育2017年的归母净利润仅约5.2亿元。为了完成业绩对赌,故意在年底放慢退费速度,赢得现金结转时间,或许也是中公退费难的重要原因。
到此“不过退款“的商业逻辑,其实已经比较清楚了。凭借这个策略,中公教育一举解决了三个问题:靠设定退费比例(即便没通过,退费后的收入足够覆盖成本);准确预测通过率来保证盈利,但本质上还是靠赌;击中客户心理扩大收入;靠占用资金利息增加盈利。

而除退费难之外,据蓝鲸教育6月17日报道,大量中公学员反映,旗下推出“理享学”产品也存在问题。该产品称,学员不需要花一分钱就可以听课,如果考试不过,学生无需支付学费。但有学员在报名后才发现,所谓“不花一分钱”是以学员名义去做贷款,合同内标注的贷款年利率为6.6%,贷款性质为商业贷款。
据公开信息显示,“理享学”是中公教育公益助学计划的一部分,由中公教育联合上海贝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理享学”的贷款模式与消费金融或者互联网小额贷款类似,而无论是中公教育还是上海贝丁都没有消费金融和小贷的牌照。实际上,中公教育这门生意的本质,已经成为了经营风险的游戏。
如何撑起千亿市值
根据中公教育2018年的重组报告书,2017年中公教育的协议班占面授班营收的比重已经高达73.75%,远远超过同类教育机构的华图教育,可见中公教育对协议班的依赖。
在国内,教育培训行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根据受教育对象和内容分为学前教育、K12及素质教育、语言培训(出国留学)、职业教育等细分领域。职业教育可以说是民间教育培训领域的一块肥肉,在中国的教育培训领域里面,总共就只有4家市值过千亿的公司——做K12的新东方、好未来、跟谁学,剩下就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凭借着职业教育的赛道,特别是考公教育,从而避开与新东方、好未来厮杀得以突围。根据年报,公务员考试培训收入为上市公司贡献了大部分的收入,2019年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事业单位考试培训、教师考试培训收入分别占比45.46%、15.27%、21.06%,三块业务占比在80%以上。2019年以来,中公教育股价大涨,7月15日,中公教育的市值更是飙升至2000亿,在市值上超过了新东方。截至2020年7月17日,公司股价上涨超过300%。
不过,,对于如今的中公教育而言,公考教育这个基本盘却正在松动,原因是国家招公政策的调整。随着国家公务员编制的调整,精简机构后的人员招录政策将会导致公务员竞争更加激烈,或迫使很多人直接退出竞争,从而影响到影响中公教育这类以“公考教育”为主营收入的公司的用户规模,进而影响其营收增长。
这意味着占比最大的公务员招录业务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增长的重任需要慢慢转移到新业务上,中公教育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突破,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中公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