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翰智库数据显示,TOP10房企中,有4家房企2020年上半年销售额出现下滑。其中碧桂园权益销售额2669.5亿元,同比下滑5.3%;万科完成销售额3204.8亿元,同比下跌4.1%;融创中国实现销售额1952.7亿元,同比下滑8.8%;保利地产则以11.12%的下滑比例位居榜首。
疫情期间,线上销售成为各大房企的“救命稻草”,保利地产也以自主研发的小程序“悦家云”以及线上直播的多样化方式参与其中。
2月13日,保利“红人计划”在全国80多个城市推出房产直播。房天下网上售楼处数据显示,“红人计划”累计观看人次超千万。
2月29日,保利联合抖音推出了保利山东3城14盘联动展现项目信息,并在线秒杀特定房源。保利(青岛)数据显示,秒杀阶段,半小时销售102套房源,认购额超2亿元。
不过从保利地产上半年下滑11.12%的销售额来看,线上销售“雷声大、雨点小”,并没能真正救保利于疫情之中。
逆势拿地,原因何在?
为何保利地产在自身销售业绩大退步之时,还要大举拿地?一位资深地产人士向财经网分析,“可能受到重回前三计划的影响。”
2017年12月保利地产股东大会上,董事长宋广菊表示,“未来两至三年,公司要重回行业前三。”彼时,保利地产被挤出前三已久,上一次位列前三还是2012年。
2016年开始,保利地产销售额常年位居第五,销售额还与排名第四的融创中国逐渐拉开差距,2019年,融创中国完成销售额5562亿元,比保利地产的4618亿元,整整多出944亿元。
2020年是宋广菊喊话“重回前三”的第三年,也是“重回前三”能否兑现的关键时刻。对于保利地产来说,其他头部房企维稳、降负债的时候,反而给了保利地产“弯道超车”的机会和可能性。
此外,上述地产人士还表示,央企背景也决定了保利地产需要承担一定责任。他介绍,“四、五月份至今,招拍挂市场上,国资背景的企业出现频繁。”
以北京市场为例,此前经济观察报报道,截至5月21日,2020年北京成交的30宗商品住宅用地中,央企和国企拿走了17宗,民企累计拿走6宗土地,剩下的7宗由央企/国企和民企联合体获得。从土地出让金的贡献上来看,央企和国企为北京商品住宅用地市场贡献了702亿元,占比62.7%;另外,由央企国企参与的联合体贡献了174亿元土地出让金。也就是说,央企国企直接或参与拿地对土地出让金贡献份额接近8成。
而良好的现金流状况也为保利地产提供了拿地条件。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保利地产净负债率56.9%,较上年下降23.6个百分点,杠杆水平改善明显。2019年末,保利地产有息负债2700.49亿元,货币资金1400亿元,现金短债比为2.1,短期偿债没有压力。
2020年一季度,保利地产实现营业收入238.35亿元,同比增长5.54%;实现归母净利润23.79亿元,同比增长2.55%。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现金回笼610亿元,回笼率为86%,较去年同期提升6个百分点。
疫情期间,保利地产依旧保持营收净利双双增长,算得上是不错的“成绩单”。但上半年高达11.12%的销售下滑,也在提醒保利地产不能掉以轻心。
2020年已经过半,上半年销售不“给力”的保利地产能在下半年逆风翻盘,如期兑现“重回前三”的约定吗?
来源:财经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保利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