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落寞
成立于1991年的哈药股份,是国内首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也曾是医药行业的“一哥”。其业务范围涵盖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剂和保健品等五大领域,旗下“新盖中盖”、“蓝瓶盖”等电视广告成为了一代人记忆。
哈药股份独创的“哈药模式”曾为公司实现巨大商业价值,也一度成为业内争相模仿的对象。但如今,老牌药企哈药股份营收仅为2013年的65%,2019年录得10年最低净利。
史立臣表示,哈药股份作为一个70年的老牌国企,应该是在政策把控、医院渠道等方面具备格外优势,而中国医药行业近年来进行了巨大的行业变革,实际上是有利于中国本土企业发展的,但是哈药股份完全没有抓住政策红利,这是其最大的败笔。
哈药股份总经理徐海瑛也曾公开表示,“从医药界‘7·22’大地震后,5年中,很多没有抓住时机和应对变化的药企都在走下坡路。哈药股份对医药政策、市场等反应慢,也错失很多机会,如一致性评价政策出台后,哈药股份是最早开始的,但目前仅有一个产品通过。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意味着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徐海瑛于2019年3月出任哈药股份总经理。她当时给公司定下的营收目标是300亿元。但是新官上任的第一年,哈药股份业绩并不理想。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哈药股份营业收入118.24亿元,同比增长9.35%;实现净利润为0.56亿元,同比减少83.88%。
徐海瑛虽然多次强调要加强研发,但哈药股份的研发费用却不增反降。2017年至2019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42亿、1.37亿和1.25亿元。对比研发见长的恒瑞医药,同时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7.59亿、26.7亿和38.96亿元。
哈药股份证券代表称,研发费用不能单纯对比数据,不同的研究阶段投入不一样。
史立臣表示,哈药股份原来的产品早就老化了,后续在产品研发创新方面也没有投入,即便不做创新药,做普药也未尝不可,如修正药业,主要是依靠普药把规模做起来了,但是哈药股份几乎没有什么动作。对于300亿元目标,史立臣表示,非常有难度,哈药股份重回健康轨道都不易。
目前,哈药股份的蒙脱石散、盐酸二甲双胍片均两个药品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相对于哈药股份总体1816个获批药品而言,两张“入场券”远远不够。
4月13日,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暂停国家集采范围内部分未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采购功能的通知》显示,北京将暂停采购843个未过评品种,其中包括哈药股份旗下公司生产的厄贝沙坦胶囊、头孢氨苄片(薄膜衣)、阿莫西林胶囊等多个产品被北京暂停采购。
史立臣曾公开表示,此次,北京市暂停采购未过一致性评价药品,对所涉及的企业影响将扩大。“没暂停之前,对于同一种产品,是允许医院既采购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也可以采购之外的品种。暂停后,北京市政府性市场,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对一致性评价外的产品都停止采购,此次影响要大于去年。”
徐海瑛也公开表示,“今年整体的经营压力会增加,第一季度的销售业绩同比可能会下滑,作为上市公司,我们必须要回答投资者:怎么样在后三个季度将业绩追回来。这是一个特别现实、也是特别急迫的问题。”
来源: 时间财经 陈世爱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哈药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