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春天所能凭借的,不过是中医药相关政策的开放,可能带来的冬虫夏草产品线丰富契机,但因为药品属性,也就限制了冬虫夏草的普通消费市场复苏希望。
凉露广告打得好,只赚吆喝不赚钱
与其说青海春天是一家医药领域公司,不如说它是一家成功的广告公司,比如在2018年时,因为冬虫夏草业务的急剧萎缩,广告营销策划收入甚至成为其主营来源。
在当家明星产品“极草”折戟后,2018年青海春天向市场推出了它转型的新产品——凉露白酒,而广告语更是定位精准“吃辣喝的酒”。国人无辣不欢的饮食习惯下,这个市场的专属白酒饮品此前一片空白,而青海春天就精准的发现了这一商机。
凉露白酒推出后,青海春天便复制“极草模式”,砸重金做广告,在广告中,凉露酒将自身定位为“吃辣喝的酒”,并且宣称科学减少了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导致易上头、口感不适的有害物质。
然而白酒行业的品牌历史价值往往高于营销价值,作为后起之秀的凉露并未获得市场的足够认同。在发现“吃辣喝的酒”这一广告不仅限制了凉露的市场拓展,更没能打开吃辣这一市场后,青海春天在2019年对凉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方面凉露白酒的官方价格从29元调整到18元,大幅降低了商品价格以切入更广阔的中低端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凉露的广告也换成了“入口凉又润,烈酒化春风”,重点突出凉露酒温和的口感。
虽然在板块属性中,青海春天也被归类为白酒股,但凉露主攻的低度白酒不仅是白酒中的非主流市场,还存在一位行业龙头江小白,使得凉露的市场更加难以突围。
财报显示,2018年青海春天为凉露投入了6700万的宣传费用,但是凉露酒的销售不过2千万,2019年公司的销售费同比翻倍增长,并且主要投入到酒项目销售渠道的建设,但白酒业务的营收不过3千万出头。
进入2020年,富凯财经发现,凉露的广告少了,促销的活动多了,虽然口感还是原来的口感,但心情却越发沉重了,因为线下的购买渠道几乎消失了踪迹。
白酒这个万亿级消费赛道如果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市场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虽然青海春天有丰富的广告营销经验,但高价的冬虫夏草和低端的白酒,并不能用同样的手法操作,这个学费价值数亿元。
来源:富凯财经 作者|川扇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青海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