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葫芦娃药业IPO申请获批,儿科用药领域将再添上市企业。尽管旗下小儿肺热咳喘产品和肠炎宁产品在OTC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但是要在国内儿科用药千亿级的市场中占得先机,包括一致性评价、营销费用过高等均是葫芦娃药业需要面对问题。
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接近一半
“北有小葵花,南有葫芦娃”是业界对国内儿科用药市场的形容。多年来,受政策、市场考量等多重因素影响,一直鲜有企业愿意专注于儿科用药市场,这个领域也就更容易出现“寡头”竞争的局面。
全国工商联药业行会的调查显示,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有儿童药品生产部门的企业仅30多家,国内儿童用药医疗市场超九成的份额被包括惠氏、罗氏等在内为数不多的外资企业占领。随着IPO获证监会批准通过,葫芦娃药业将成为儿科用药领域又一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
销售费用占比过高几乎是生物医药行业的“通病”,葫芦娃药业也不例外。2016年至今,葫芦娃药业销售费用连年走高,2019年1-6月、2018年、2017年、2016年,葫芦娃药业销售费用分别为2.68亿元、3.88亿元、1.46亿元、9101.46万元,占同期营收比重分别为43.84%、39.44%、22.28%、18.68%,其中绝大部分为市场推广费。
葫芦娃药业在招股书中表示,为适应“两票制”改革,公司调整与之匹配的推广和销售模式,推行配送商模式,公司主导负责产品的专业化推广并承担相应费用,使得市场推广费在报告期内逐年上升。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以及新产品的上市,会使公司的专业化推广费用进一步增加。如果公司产品不能有效推广,或销售增长规模不能消化市场推广费用的增加,将会对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未来发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从招股书来看,葫芦娃此次发行募集资金中,约有1.4亿元将用于营销体系建设及品牌推广项目,成为仅次于葫芦娃药谷口服固体车间GMP扩建及研发中心升级的第二大用途。
一致性评价等研发“难题”待解
葫芦娃药业成立于2005年,以儿科用药为特色,主要从事中成药及化学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化积片、尼美舒利缓释胶囊为独家剂型产品,小儿肺热咳喘颗粒(4g)、肠炎宁胶囊(每粒装 0.3g)、肠炎宁颗粒(每袋装 2g)为独家规格产品,小儿肺热咳喘产品和肠炎宁产品在 OTC 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二。
摆在葫芦娃药业面前的还有涉及一致性评价等研发问题。葫芦娃药业表示,因一致性评价成本较高,一致性评价部分操作细则仍需明确,部分产品属于改规格、改剂型、改盐基等“三改”品种使得参比制剂难以确定,导致一致性评价仍存在较大难度等原因,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仍相对较少。葫芦娃药业表示,正加大投入,对当前主要销售及具有市场潜力的化学药品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多个产品开展一致性评价,抢占市场机会。
业界普遍认为,从购买参比制剂,到开展药学研究,从小中规模生产,再到生物等效性试验、复核检验,完成一个单品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企业花费少则500万元,多则1000万元。一旦失败,企业将见不到任何回报,不难看出,一些不具备资本实力的小企业,很可能在一致性评价面前止步,开展一致性评价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研发投入都是一定的挑战性。
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2019年1-6月、2018年、2017年、2016年,葫芦娃药业研发投入分别为1919.48万元、4333.49万元、1962.28万元、1119.84万元,占同期营收比重分别为3.14%、4.40%、3.00%、2.30%。业内人士表示,要支撑起多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成本,葫芦娃药业的研发投入还有增加的空间。(来源:新京报 记者 张秀兰)
搜索更多: 葫芦娃药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