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融信出售其近半数股权给万科,回血53.95亿元,但这仍旧无法在短期内改善融信的财务状况。
据观点地产统计,2016年-2017年,融信在全国范围内分别新增21宗和78宗地块(包括29亿收购海亮集团资产包55%股权中的30余个项目),支付权益地价为246.2亿元和342.4亿元。
其中,由于数宗高地价地块进账,2016年融信的新增土地成本高达12936元/平方米;与此同时,年内已交付物业的已确认平均售价为14384/平方米,地售比高达90%。
大手笔斩获土地的背后,融信的负债率也在2017年达到高峰。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融信的净负债比率分别为98%、159%和105%。
经历了快速扩张后,融信在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再次向市场表明其降杠杆的决心。财报显示,截至去年底,融信净负债率大幅降低至70%。
此前几年的销售带来了利润规模的充实。2019年融信毛利润为125亿元,同比增长约55%;毛利率约24%;净利润约为58.9亿元,同比增长70%;归母核心净利润约31.8亿元,较去年增加27%。
但从盈利能力来看,融信表现不佳,近四年毛利率20.2%、16.6%、23.5%、24.2%;净利率仅为15%、8.7%、10.1%、11.5%。
而融信降低净负债率的“玩法”,也跟部分高周转房企一样,通过降低权益占比,提高整体股东权益。
资料显示,在2019年融信新增土储中,土地总成本368亿元,而融信的权益代价仅163亿元,权益占比44%,尚不足一半,低于同规模房企平均水平。
同时,在2700万平米的总土储,融信应占的建筑面积为1331万平米,占比49%,同样不足一半。
克而瑞公布的2019年房企销售排名中,融信的权益销售额为833.9亿元,权益占比仅有59%,甚至低于2017和2018年的69%和68%。
猛踩刹车,提质增效是融信在未来几年的主基调。2019年融信的合约销售额达到了1413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了全年1400亿元的目标。
但仅不到20%的增速,连创年度销售额增长的新低。要知道,这个增幅在2016-2018年分别高达107%、104%以及73%。
而在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对2020年并没有具体的数字要求,只是表示“保证10%-12%的增长”。
2018年,融信提出主动降负债,2019年里,融信开始囤积现金,截至去年底公司有息负债增长1%至631.78亿元。货币储备方面,融信拥有货币资金343.09亿元,同比增长37.26%,一年内的短期借款为187亿元,现金短债比1.8倍,短期内没有偿债压力。
看来,融信已经对速度没有太高的要求,从收割地王到财务良好,融信仍在路上。
来源:英才杂志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