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持续收窄,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2017年至2019年,达达集团的净收入分别为12.18亿元、19.22亿元和30.99亿元(人民币,下同);2020年第一季度,达达集团的净收入为10.99亿元,同比增长108.9%。
其中,达达快送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向物流公司、连锁商家、SME商家及个人提供的最后一公里和同城配送服务;而京东到家的收入来源则主要为平台向商家收取的佣金及配送服务、向品牌方提供的在线营销服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达达集团的净亏损呈明显收窄趋势,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3.39亿元减少至2020年第一季度2.92亿元;调整后的净亏损则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2.76亿元减少至1.93亿元;而相较2019年第四季度5.58亿元的净亏损,下降幅度更是逾90%。
用户规模方面,在截至2019年3月31日和2020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达达快送平均每天配送150万和220万份订单,同比增长46.7%。
这也意味着,在用户基础和订单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达达快送的骑手将拥有更大的订单密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收入,同时也将为达达快送业务带来更高的毛利,并优化收入结构。
而对于京东到家而言,GMV的变化是最为直观的表现。2018年和2019年,京东到家的GMV分别为73.34亿元和122.05亿元,同比增加66.4%,2020年第一季度持续加速,GMV为55.62亿元,同比去年增加172.3%;平台活跃消费者的数量同期从1470万增加至2440万,Q1增加至2760万。
有意思的一个数据是,纵观2017年首次在京东到家下单的活跃消费者,其平均GMV已从2017年340元增加至2019年的1168元,这表明京东到家平台上用户的黏性和单位付费能力都在增强。
此外,与股东之间的协同效应同样是达达集团、尤其是京东到家的长期“护城河”之一,即京东网站、App和微信小程序都给京东到家带来了天然的流量导入。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京东到家对京东有着过多的依赖性。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第一季度,向京东集团提供服务所带来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6.7%,49.1%,50.5%以及37.8%。
换言之,京东到家业务的独立创新助其产生更多收入,这也为达达集团后续的收入增长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况且,国内本地零售的市场规模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19年至2023年,国内本地零售市场的线上线下渗透率将从0.6%增加至3.5%,而超市恰恰是国内本地零售市场的最大组成部分,在2019年的占比为23%。
因此,对于已与永辉、华润万家等国内一线连锁超市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而沃尔玛又是重要股东的京东到家而言,其GMV的增量空间依然不小。
相应地,京东到家业务的继续增加也将反哺对于达达快送业务的需求,进而形成愈发良性的业务闭环和规模效应。
IPO前,达达集团创始人兼CEO蒯佳祺持有8.3%的股份,联合创始人兼CTO杨骏持股1.7%;而京东集团则持有47.4%的股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沃尔玛和DST分别持有10.5%、9.9%和8.7%的股份(完全摊销后)。达达集团创始人兼CEO蒯佳祺任董事会主席兼CEO。
来源: IPO早知道 Stone Jin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达达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