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背景之下,桃李面包交出一份既不惊艳、又在意料之中的业绩。
2019年,虽然公司业绩继续增长,但增速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这是2015年以来,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的延续。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的各项费用持续增加吞噬利润,导致增收不增利。
不过,这似乎不妨碍市场对公司的热情。截至4月16日收盘,公司股价53元,总市值349.20亿元,公司已经成为A股最贵的“面包”。
净利润个位数增长
4月15日,桃李面包(603866.SH)披露2019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4亿元、归母净利润6.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7%和6.42%。
公司拟每10股分配现金10元(含税),拟分红6.58亿元(含税),再次显示出这家卖面包的企业豪爽大方。
4月16日,公司披露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营业收入13.23亿元、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9%和60.47%。这表明在疫情笼罩的第一季度,公司的面包不仅成为市场里的刚需商品,也扛住了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
即便如此,2015年之后,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的持续下滑,仍在时刻考验着公司。
斑马消费统计显示,2016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实现33.05亿元、40.80亿元、48.33亿元和56.44亿元,同比分别上涨28.95%、23.42%、18.47%和16.77%。
上述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6亿元、5.13亿元、6.42亿元和6.83亿元,同比分别上涨25.53%、17.85%、25.11%和6.37%。2019年净利润增速陡然降至个位数,创下近年来新低。
十面埋伏:遭遇行业搅局者
桃李面包在国内面包行业市场占有率超过10%,同时,也是稳坐国内短保烘焙市场的头把交椅。
2015年,公司上市后试图将东北市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全国,并逐步在全国进行扩张。当前,东北地区仍是公司业绩收入的最大来源。
数据显示,2019年,东北地区实现收入26.6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47.20%。
随着扩张的推进,华北、华东地区逐渐崛起。去年,华北和华东地区分别实现收入13.26亿元和11.67亿元,分别占比公司收入的23.49%和20.68%。
对全国市场全面扩张的格局刚刚开启,而短保烘焙行业里各路入局者,对桃李面包所处短保烘焙市场的冲击不容小觑。
在该领域,华北的全球知名品牌“宾堡”、华东的外资品牌“曼可顿”耕耘当地,以及华南地区扎根多年的香港品牌“嘉顿”,都是公司全国化扩张进程中的劲敌。
除了区域化、地方性品牌,公司更大的对手其实是常规面包生产商。达利食品、盼盼等早已进入了短保面包市场。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桃李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