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55岁的梅西去世,曾在梅西百货开瓷器店的内森·斯特劳斯(Nathan Straus)和伊西多·斯特劳斯(Isidor Straus)两兄弟收购了梅西百货。
虽然百货商店易主,但创新的步伐也没有停止。1902年,斯特劳斯兄弟将百货店迁至到纽约的黄金地带——曼哈顿先驱广场,并在9层的旗舰大楼中安装了33部电梯和4部木制扶梯,这也是美国第一家采用电梯的商店。
图片来源:梅西公司官网
1924年,随着先驱广场梅西百货旗舰扩张完工,该店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店”,盛况空前。
同年,为了给圣诞促销“黑色星期五”造势,梅西百货在感恩节推出了的大场面“感恩节大游行”,由员工带着动物组成游行队伍在街头游行,第一年就吸引了万人围观,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时至今日,梅西百货依旧是纽约的著名地标,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到那里“打卡”和扫货。
关于梅西百货,还有一个颇具悲剧色彩的传奇故事。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入大西洋,梅西百货的创始人之一,伊西多·斯特劳斯(Isidor Straus)和妻子也在这场著名的海难中丧生。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个场景——海水漫过房间,两位老年夫妇在床上安顿相拥,其原型就是斯特劳斯夫妇。
错失两次行业机遇,百货帝国日渐式微
昔日的零售业霸主的陷入困境,究其主要原因,除了百货业本身的式微,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也是一大因素。
1980年代初,美国的零售业开始出现新的细分业态,连锁店、超市、仓储会员店等模式渐渐壮大,开始瓜分零售市场的份额,百货公司的地位开始受到威胁。
当时的梅西百货正处于鼎盛时期,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百货零售商,而沃尔玛还只是个中西部的区域性超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沃尔玛用了短短十年时间就超越了梅西、希尔斯等百货巨头,摇身成为美国零售第一巨擘。根据沃尔玛官网数据,1981-1989年,沃尔玛的门店数量从491家激增至1528家,10年期间股价翻了45倍。
面对商超玩家的进攻,梅西百货却表现得格外淡定,依旧采取大规模复制门店的模式,试图“以量取胜”。
抗拒变化的代价就是错过了发展的良机,没能抓住行业机会的梅西百货还是败下阵来。1992年,梅西百货宣告破产。两年后,梅西百货被此前有意收购的联合百货收购重组。
2000年后,网络销售成为了美国零售业的新渠道,行业再次迎来大洗牌。梅西百货的业绩再次开始下滑,营收几度出现了负增长。
为了挽救颓势,梅西百货依然通过大量收购提升规模效应,进而实现企业转型。2005年,梅西百货重金收购了包含约500家百货商店和约700家婚纱礼服店的五月百货,收购完成后,梅西百货的门店数量合计高达900家,营收大涨41.9%至223.9亿美元。
但是,漂亮的数字弥补不了梅西百货的根本难题——经营模式始终守旧,销售渠道也从未拓宽。
2015年,梅西百货的市值达到了巅峰的240亿美元,从此便彻底走向下坡路,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波接一波的关店潮。
截止2019年底,梅西百货已经关闭累计超过百家门店。2020年2月,梅西百货还宣布将在未来三年继续关停125家盈利垫底的门店并削减超过2000个岗位。
至此,昔日的百货帝国深陷困境。
(来源:投中网 作者:曹玮钰)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梅西百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