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来,海底捞采取的涨价自救措施显得刻不容缓。对于海底捞的提价,资本市场却持有乐观态度。股价已连续几日高走,今日股价依旧高开高走,截至目前报30.35港元,涨幅1.68%,市值飙升至1608.55亿港元。
图源:雪球
虽然餐饮业有望在疫情过后迎来报复性增长,但从当年非典的状况来看,在最严重的时候整个餐饮行业的增速最高下降了30%。直至当年9月,餐饮行业才回到前一年的水平。那么,对于餐饮业的报复性增长也不能抱着过于乐观的态度。而且,通过此次疫情“现金为王”的道里愈加明显,绝大多数90后也达成共识:“比起报复性消费,我更需要报复性存钱。”这侧面给企图通过涨价弥补疫情损失的企业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此外,小龙坎控股集团媒介公关经理邵茜告诉记者说,报复性消费可能没有那么快到来。其实疫情之后,人们更关注健康、家人,而对于消费、出去玩、大吃大喝能有多少实际行动,目前还很难说。
2、竞争对手“大促销” 海底捞如何“疫“后重生?
自救方式也不一定就是靠涨价。在海底捞宣布涨价的时候,另一洋快餐大佬麦当劳却推出了一款周一会员半价桶,原价81元,售价39元。4月6日,闻讯而来的消费者蜂拥而至,抢到麦当劳小程序崩盘。这样看来,眼下“物美价廉”更受消费者欢迎。
在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莫远明看来,餐饮业简单粗暴的涨价方式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涨价消化成本、迅速补血,从而可以回复正常的经营秩序。但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市民消费实力下降,涨价可能导致市民更加捂紧钱袋,宅家消费,这样会加剧餐饮业洗牌。
当然,在东方证券4月1日的研报中表示,海底捞的竞争优势愈发宽广,门店拓展空间仍可观,疫情影响过后成长黄金期仍在。毕竟公司已经形成了品牌、供应链和人才梯队三大先发优势,海底捞“服务好”的品牌已经根深蒂固,铸就了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护城河,仍有望在疫情过后享有一定品牌估值溢价。
而在行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头部企业趁势而为进行涨价,在消费端,涨价对消费者有一定情感因素的影响。但对于消费能力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海底捞的粉丝、重度消费人群是中等偏上的消费人群。所以涨6%对于这些消费群体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企业来说,利润将会有所提升。
此外,从开店数量的空间来看,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海底捞一、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长期门店中枢为246、552、753家,合计1551家,相较于目前中国大陆截至2019年底的716家门店数量还有翻倍空间;每年200家左右的高速开店有望持续至2022年,疫情的一次性影响过后,公司仍处在发展的黄金阶段。
总的来讲,在疫情特殊时期,海底捞的涨价有利有弊,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目前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只能等市场的进一步验证,港股研究社也将持续关注其后续发展。
来源: 港股研究社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