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9月无人零售企业融资轮次分布,图源企查查
仅仅一年之后,无人零售行业陆续被曝出亏损、裁员、倒闭的消息,从自动售货机到开放货架到无人店,活下来的企业是极少数。
这次疫情期间,因为“无接触服务”,无人零售的概念再次火热,但不意味着无人零售这一商业模式最终是否能跑通。
不过,资本市场似乎颇为看好这一动作,在瑞幸咖啡宣布自己的无人零售计划之后,其股价达到39.46美元,上涨12.39%,这次的疫情为这个新故事再添了一把火,让瑞幸的布局节奏更快了。
3 瑞幸和星巴克有可比性吗?
从199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来计算,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早已坐稳了咖啡行业的龙头位置,瑞幸出现之前,从未有一家咖啡品牌影响到星巴克的地位,但瑞幸的出现,让这家老牌巨头感到了一丝危机。
据美国数据公司Thinknum统计,截止2019年12月16日,瑞幸咖啡在中国的门店比星巴克同期的门店数量相比多出近600家。在瑞幸的规划里,到2021年,瑞幸咖啡的门店数量将达到1万家。
至少从门店规模上来看,瑞幸已经成为了星巴克最大的竞争对手。
与瑞幸咖啡不同的是,星巴克的业务布局主要是在线下。它的外卖业务,在2018年才建立起来。
2018年8月,星巴克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上线专星送服务,从外卖介入,开始打通会员体系。其2019年Q1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市场线上订单销售额占总收入的15%,环比增长10%,其中外卖订单占星巴克中国销售额的9%。
而从外卖打入咖啡市场的瑞幸,线下业务的占比则越来越高。财报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咖啡外卖配送单在整体订单量的占比下降到12.8%,环比下降7成。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第一季度,瑞幸的业务构成中,外卖配送单占比高达61.7%。
双方互相攻进对方腹地。不过,在互联网打法上,瑞幸显然更为轻车熟路。补贴策略、对App运营的重视、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朋友圈广告,这些不仅为瑞幸赢得了客户,更赢得了开拓线上业务的想象空间。形成对比的是,星巴克在线上的动作则低调许多。
此次疫情,给整个行业按下刹车键的同时,让瑞幸和星巴克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
为应对新冠疫情,1月25日,星巴克中国宣布,春节假期期间,湖北省内所有星巴克门店以及专星送都将暂停营业。12天后,随着疫情扩散,星巴克关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门店。
3月6日,星巴克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一份报告称,预计在中国的业务第二季度将损失4至4.3亿美元,同比下降50%,此前其预测这一数据为增长3%。此外,公司预计第二季度每股GAAP、非GAAP盈利将削减0.15-0.18美元。
除此以外,星巴克几乎没有传出其他消息。
而瑞幸的动作则频繁得多,除了加快无人零售的铺设外,它还在线上卖起了数码产品,依然是熟悉的满减套路——满999减100,产品包括了耳机、键盘、电动牙刷等,产品界面还包括帆布包、便当盒和洗手液等日用品。
瑞幸App中在售数码产品,图源瑞幸App
从最终价格来看,瑞幸甚至想和“百亿补贴”的电商平台们比一比,它将补贴策略称之为“超级补贴”,一千多元的AirPods2耳机,在瑞幸上,到手价不到八百,比在京东和拼多多上的价格还低。
在瑞幸App上,可以看到这款耳机的销量已经超多2200个,并且目前采取了限购措施,每个人限购一件。
在咖啡业务停滞的困境中,这个举动能帮瑞幸App继续获客,并提高日活。
加上数码产品后,瑞幸App现在的分类,包括了咖啡周边、数码配件、网红零食、瑞幸坚果、防疫用品、箱包配饰六类。
目前很难预料瑞幸能从电商业务中获利多少,但它与星巴克,确实越来越不同了。
葛甲告诉连线Insight, 在他看来,瑞幸和星巴克整体上可比性并不强,“瑞幸和星巴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他们在商业模式上就不同。”
他告诉连线Insihgt,星巴克出售的是环境而非产品,卖的是生活空间,咖啡甚至可以只是辅助,用户消费的更多的是环境,星巴克的成本里最大的一部分是场地。
而瑞幸的目标是一个生活服务平台,最大的价值是瑞幸平台里的几千万用户,他们通过瑞幸的App完成订货、下单以及支付,用户由此留存下来,这是瑞幸最大的价值。
从瑞幸的各个动作来看,它的步伐紧凑,姿态激进,逻辑也相对清晰:积累用户——扩张线上线下支付场景——进行流量变现。
它正朝着上市招股书里的那句目标前进:“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咖啡只是一个开始。”
但不得不注意的是,无论是无人零售还是电商,都是极为烧钱的领域。瑞幸的新故事都是以巨大的成本投入支撑的,资本市场会一直为瑞幸的梦想买单吗?
来源: 连线Insight 青松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瑞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