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天花板?
顺丰控股短期业绩亮眼,但长期业绩隐忧仍在。
借壳鼎泰新材上市次年,快递业老大即交出了一份业绩下滑的成绩单: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0%,归母净利润45.56亿元,同比下降4.57%;当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4.25亿元,同比下降14.35%。
彼时,顺丰控股主营业务陷入瓶颈期,多元化业务探索纷纷折戟,再叠加业绩下滑、盈利能力下降,质疑声纷纷而来。
2018年10月,公司斥资55亿元收购敦豪供应链(香港)及敦豪物流(北京)两家公司,与德国邮政敦豪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开展供应链业务。公司“屡战屡败”之后,终于有拿得出手的多元化业务了。
2019年3月份开始,顺丰供应链业务开始单列,2018年3月-12月共实现业务收入47.59亿元;2020年1-2月,公司供应链业务实现业务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429.38%。
另一方面,在核心主业快递上,公司放下身段,通过“价格战”争夺电商件份额,对四通一达开展降维打击。
2019年全年,公司快递业务单票收入21.93元,较2018年的23.26元,下降了5.72%。2020年前两个月,公司单票收入19.01元,较去年同期的24.15元,下降超过20%。
多措并举之下,顺丰控股2019年业绩企稳回升。公司2月25日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营业收入1121.93亿元,同比增长23.37%,归母净利润57.97亿元,同比增长27.24%。
公司对外表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保持对新业务持续投入的同时,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成本管控措施带来了经营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2019年打了个翻身仗,但顺丰控股上市后一直面临的问题,要不了多久就会卷土重来:快递行业在经历了2007年-2016年的黄金十年后,业务量和业务收入的增幅均大幅下滑,顺丰快递们离天花板越来越近;另一方面,快递服务各大环节的成本日渐高涨,将继续挤压企业的盈利空间。
在这个提档换速的关键时刻,公司能否通过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直营网点、专属机场等等),在行业中建立绝对的护城河,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来源:斑马消费 徐霁)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顺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