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瓶颈顶难突破
云南白药主要经营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等,以云南白药系列、三七系列和云南民族特色药品系列为主,共17种剂型200余个产品,是中国极少数拥有绝密配方的中药企业之一。
在经过20余年的长牛走势之后,云南白药于2016年踏上混改之路,并被不少行内企业奉为经典,公司也曾在定期报告中多次表示,“将把握重组改革孕育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资金、品牌、渠道和体制优势,把握潜在增长点,创造新的盈利模式,驱动业绩稳健增长。”
然而,从近年来云南白药业绩表现来看,发展仍然承压。
据Wind数据显示,2016—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云南白药分别实现营收224.11亿元、243.15亿元、267.08亿元和216.46亿元,同比增长8.06%、8.50%、9.84%和8.36%;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29.20亿元、31.45亿元、33.07亿元和35.42亿元,同比增长5.38%、7.71%、5.14%和7.4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2016年混改开始,云南白药业绩增速,依然徘徊在10%以下,相较于之前的动辄30%的业绩增速而言,颇为疲软。
具体而言,《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云南白药按照主营构成主要分为批发零售(药品)和工业产品(自制)两部分。以2019年中报来看,批发零售(药品)贡献了89.50亿元营收,占当期总营收的64.4%,但其毛利仅为7.78亿元;而工业产品(自制)贡献了49.09亿元营收,占当期总营收的35.32%,其毛利达32.38亿元。
也就是说,在整体业绩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盈利能力强的业务,营收贡献较小;盈利能力不太强的业务,贡献营收较大。
此外,《投资时报》研究员发现,近年来,盈利能力较强的工业产品(自制)的业绩增速要显著低于其批发零售(药品),且2019年中期,工业产品(自制)的业绩已开始下滑。
当然,云南白药突破瓶颈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目前公司正围绕“新白药、大健康”产业战略方向发展,探寻大健康、医疗康复等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从混改到提出整体上市,说明云南白药管理层已意识到目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变化,其初衷是希望在完全竞争化的市场环境中能更快速做出决策,应对市场调整,提升公司的经营活力及资源整合能力。
不过,传统中药企业比创新药企业的市场培育时间长,新市场开发、品牌建立、消费者认同等方面,更需耐心培育。
截至2020年2月28日,云南白药股价报收于80.66元/股,较52周高点下挫20.40%。
来源:投资时报 研究员 王彦强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云南白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