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配送方面,ZARA在西班牙临近的欧洲国家采用卡车陆运,平均36小时即可到店;而为了保证成衣能48小时以内出货到东欧、美国和亚洲等地,ZARA甚至愿意斥巨资自己成立空运货物配送公司,一年平均利用飞机2,000班次,包机把商品送到世界各地门店。
最可怕的是全球任意一家ZARA连锁店,几乎都拥有完全一致的独立订货权,哪怕某款服饰只预订了一件,也都是在36至48小时之内送到店内、上柜销售。别以为衣服摆上架就完事,在ZARA新款上架的第一周,如果某些款式不能像新鲜出炉的蛋糕一样受欢迎,那么第二周它就会在店内消失,生产线上的订单也会被立即叫停,以便立马给更新一季的成衣让道,跑出了每隔3周所有商品都能全部换新的汰换率,“ZARA货架上永远都是新潮流”的差异化形象,也得以植入消费者的潜意识里。
有意思的是,这种“快速、多样、少量”的经营方式反而衍生出了稀缺性的紧迫感,简单点说,就是顾客一旦看见心动的衣服不立马放进购物车,很可能两周后就会没货,而且也不再补货,无形之中增加了顾客到店次数以及购买机会。在服饰行业,如果同一位顾客每年能回店3次,对于任一家时装店来说都是了不起的事,但在ZARA,这个数字可以去到17!
2顾客导向的设计体系
Zara在行业内无人能及的速度,除了归功于自建的“闪电”供应链之外,另一个秘密就在于其以顾客导向为准绳的设计体系。对比节省成本将设计负担压在一个设计师身上的普遍做法,ZARA更乐意花钱自建一支拥有400名设计师的强大设计团队,抛弃预测时尚趋势出货的行业做法,这支神速之师更专注于将顾客当下的时尚需求即时变现。
一方面,设计团队随时穿梭于纽约、伦敦、巴黎、米兰、东京等时尚都市的第一线,去了解最新流行与消费趋势;另一方面则实时与全球店铺连线,顾客在购买的同时,团队已经通过店铺数据网络即时掌握到商品销售状况、顾客喜好等一手信息,并以此手绘出设计草图;接着商务团队会针对草图进行可行性评估,以及成本、用料、数量等生产细化,之后才开始打板、制作样衣,最后同步移交给工厂生产,每一步都无缝衔接。
这种顾客导向的极速设计体系,不仅加快了顾客上门的回店率,还有效地降低库存积压。业内有“服饰行业看谁能赚钱,就是看谁的库存更干净”的说法,对比业内52-94天的库存周转天数,ZARA却能做到不可思议的6天,所以你很难在ZARA仓库找到任何多余的库存或死货。
之乎上有一个提问:“作为一个国际知名品牌,为什么ZARA从来不做广告,甚至鲜有营销?不做广告和营销,会不会限制它的发展?”的确,特立独行的ZARA与传统广告和市场营销几乎绝缘,传统快时尚品牌每年的广告投入约为3-4%,而ZARA只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0-0.3%。“省”出来的钱都赶去给自家成衣包飞机了,
换句话说,当竞争对手的新品还在太平洋飘着的时候,ZARA新产品已经到达世界各地门店,抢先将顾客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兜里。而且与一年几乎天天打折的快时尚品牌不同,ZARA平均每季只有15%的衣服需要打折出售,远远抛离了60%至70%的行业平均值。也就是说,快速满足客户所需的额外劳动力和运输成本,很快就能从顾客身上赚回来。
另一头,ZARA更热衷把钱花在开店上(不搞特许经营),其专卖店几乎集中开设在全球高人流且高消费的地方,而且每间店的面积动辄就是1,500平方米。其在店铺选址、橱窗设计、店铺内部装修上的支出,意义并不逊于其他公司在广告方面的投入。在ZARA看来,只有店铺才能真正接触到顾客,也只有店铺,才能最及时拿到客户需求的一手资料。如此一手抓工厂,一手要能触摸到客户,才是自己的终极赚钱门路。
诚然,顾客对于时尚的需求逃不开“时效性”三个字,而“快”就是ZARA从街头小店转变为全球快时尚品牌龙头老大的制胜法宝,也是对手无法轻易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毕竟在快时尚界,服装也跟酸奶、面包一样有保鲜期,人们大多喜欢比别人快一步穿上流行衣服,然后转头扔掉去追赶更新的潮流脚步,而不是将它们放进衣橱。这一点,创造了“唯快不破”商业神话的ZARA比谁都清楚。
来源: 服装新闻网 作者: 赞叹品牌家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ZA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