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距离收购剩余股权不到6个月,盛迅达就要因为中联畅想未能完成2019年业绩承诺,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1.2亿元至1.3亿元,占全部商誉金额的36.52%至33.71%。
让投资者心生疑窦的是,业绩承诺期才到第二年,完成收购全部股权不到半年,即计提三分之一以上的商誉减值,如此短的时间里,中联畅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以致让盛迅达对其看法巨变?中联畅想什么时候出现商誉减值迹象?此次商誉减值准备计提金额是否合理准确?
投资性房地产计提五分之一
公告显示,另一个导致盛迅达巨亏的原因是计提投资性房地产减值——来自另一家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利丰创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利丰创达),减值金额量级与中联畅想类似,均以亿计,也同样有些“奇葩”情节。
2017年4月,盛讯达以现金34.40万元通过偿债式收购利丰创达100%股权时,利丰创达的债务高达4.89亿元,所以,实际花费的代价是近5亿元。
利丰创达账面资产主要为位于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的厂房,负债主要为因收购厂房形成的负债。彼时上市公司表示,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偿还负债,该负债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会造成重大影响。收购利丰创达主要是看中其竞拍取得的物业,拟在收购完成后用作公司日常经营,包括但不限于研发、运营、培训、互联网演艺团队使用,具备购买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租金收入较小,不能覆盖固定资产折旧、税费及融资利息,对于盛迅达而言,利丰创达一直是负资产。
2017年,收购利丰创达的当年即亏损1335.94万元;2018年、2019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分别为895.1万元、606.69万元,分别亏损1933.38万元、561.28万元。
花费近5亿元收购的物业,自收购时起却一直在“坚持”亏损。《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这也是一个让不少投资者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在预亏公告中,盛迅达称,近期,利丰创达持有的厂房周边租金出现下滑的情况。此外,制造业的外迁导致园区所在的工业厂房交易市场不活跃,供应大于需求,厂房空置率较高。受上述因素影响,市场挂牌出售价格出现下滑,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可回收价值极有可能低于账面价值。预计2019年计提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金额为1亿至1.2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盛迅达的投资性房地产余额为4.78亿元。此次超过亿元的减值将一次性削去其全部投资性房地产金额的五分之一。
此举是否合理?是否合规?
三季报显示,盛讯达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7亿元,同比减少43.37%;净利润1563.73万元,同比增长418.46%。
如今,两笔饱含蹊跷的超2亿的资产减值,不仅将盛迅达前三季盈利全部抹去,还挖出一个近2亿元“大坑”有待填补。对此情形,深交所不由祭出了“灵魂拷问”:是否通过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
值得注意的还有,盛迅达包括实际控制人在内的前三大股东所持公司股票基本全部质押。三季报显示,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陈湧锐持股比例为44.76%,持股数为41779152股,质押股数为41749794股;第二大股东马嘉霖持股比例13.93%,12999960股,全部质押;第三大股东陈湧彬持股比例2.51%,持股数为2346845股,质押股数为2299998股。
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平仓风险?是否存在质押外的其他债务风险?
《投资时报》研究员留意到,在2018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告中,盛迅达实际控制人陈湧锐称,拟通过以下几方面安排缓解股票质押相关风险:首先,作为公司董事长,在把握和定准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领导公司继续做好原有主业,并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及盈利能力,使股价充分体现公司的价值;其次,与质权人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筹划债务展期等偿付安排,并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追加保证金、追加质押物等措施避免质押股票被强制处置;最后,积极向政府申请纾困基金的融资支持,以化解股票质押风险。
来源:投资时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全资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