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而言,中海2023年要开发运营超过40座集中商业体这一决定,是现有产品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扩张需求,意在扩大中海购物中心的版图和影响力,而并非是为了实现短期内的商业收入目标,要想在较短周期内实现收入较多增长,将筹码压在写字楼业务上无疑更有把握。
轻重模式并行之路
为实现环宇商业的加速,一方面,中海未来主要会采取自己拿地规划运营的发展战略。今年1月2日,中海地产、中环联合体就以62.7095亿底价顺利摘牌了上海市普陀区真如副中心板块商业用地,该地块将用于建设一座总建面超40万平方的商业综合体。
另一方面,中海还选择了轻资产的发展方式,毕竟要想实现规模短期内的快速提升,紧靠自己开发运营的重资产发展模式是远远不够的。据中海商业方面表示,除加速在开发的140万平米项目进度外,未来还会通过依托母公司中国建筑、中国海外集团旗下子公司等渠道进行轻资产布局。
此外,在发展购物中心战略的驱动之下,中海进一步明确了其“主流的购物中心开发运营商”的发展目标,但未来的发展仍未可知,毕竟购物中心的发展还需要运营能力的保障护航才能实现最终的利润收益。
据UNIC中海环宇商业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环宇系购物中心客流同比增幅75%,销售同比增长50%,新增租金同比增长40%,成熟项目出租率超过85%,相比此前取得了较大增长,这也为其购物中心的发展向好增加了可能。
从同行角度来说,华润置地和中海同作为涉足商业地产业务较早的房企,各有所长。华润的优势在于其遍布全国的万象系购物中心,而中海在写字楼上的运营实力则为人所称道。那么在项目数量、城市布局、租金、出租率等衡量购物中心发展能力的指标上,中海和华润有哪些异同?
据公开数据显示,从项目数量和城市布局上,华润几乎是中海的数倍之多。截止2019年上半年,华润共有35个自持的购物中心项目,布局了25个城市;而中海仅为13个,布局了9个城市,两者数量上有较大差距,布局上则均是以一二线城市为主。
在租金收入和出租率方面,相比于华润拥有的代表性项目深圳万象城每年租金收入超10亿,出租率高达99.5%,中海目前尚未有极具代表性的吸金项目。未来,新推出的综合体产品“环宇中心”是否有潜力成为行业标杆还尚未可知。
如今,中海环宇商业的规模扩张已经提上日程,迈出了加速的关键一步。但回到现实,在购物中心开发运营商阵营中,与排在第一梯队的凯德、大悦城、恒隆等企业相比,中海环宇商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留待其用行动给出答案。
(来源:观点指数 冯彩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中海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