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7日晚,聚美优品宣布收到来自公司CEO陈欧、联合创始人戴雨森、以及红杉资本等递交的私有化要约,准备以每份ADS(美股存托凭证)7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
消息传出,中小股东一片哗然,怒称陈欧为“陈七块”,在这些小股东维权和状告之下,聚美优品在2017年11月,宣称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撤回私有化要约。
时隔近4年,聚美优品再次传出将被“私有化”的消息。
2020年1月11日,聚美优品宣布收到了陈欧为代表的私有化要约,这一次的价格是每ADS(美国存托股份)20美元。
相较以往,反对的声音少了许多,一旦成交,意味着聚美优品将从美股退市。
一个企业退市是综合考虑的决定,但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第一次私有化要约时就已提出,陈欧曾发表公开信称,“私有化有利于公司在转型期更灵活……而不用被股价和财报分散精力。”
陈欧还觉得,私有化后能给公司的同事们带来更好的回报,经过私有化再次进入创业的过程,让更多人获得财务回报。
这真的是一步好棋吗?花了4年时间折腾,曾站在聚光灯下的陈欧依旧想“为自己代言”。
聚美优品错在哪?
要知道,私有化是聚美优品不得已的选择。
截止2020年1月13日,聚美优品的股价(10股合1股之后)只有17.43美元,市值2.07亿美元。对比刚上市,最高近57.8亿的市值,蒸发了96%以上。
2016年第一次提出私有化的时候,聚美的股价就已经江河日下,私有化之前只有6.4美元。
有股民甚至怀疑,这是资本层面的操作,想要低价回收他们的股票,毕竟IPO的发行价都有22美元。
事实证明,不仅是资本市场形势不乐观,聚美优品本身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走上了“末路”。
聚美优品成立于2010年,彼时中国互联网迎来第二次跃迁,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等TMD的小巨头格局尚未形成,聚美借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和创始人别出心裁的自我营销,2014年5月16日,聚美优品在美上市,31岁的陈欧成了这个交易所222年历史上最年轻的CEO。
聚美优品的定位在互联网上卖化妆品,那会儿还没李佳琦什么事儿,在微博上拥有4000多万粉丝的陈欧也被称为男人带货的鼻祖。女人的钱看起来很容易赚,成立之后两年,聚美就开始盈利,并且从2012年Q3季度到2015年Q2季度,连续13个季度保持盈利。
但上市之后的聚美优品很快碰了壁。
2014年7月,祎鹏恒业等第三方商家被集中曝出售假,事态不断发酵导致股价连续四个月下跌。
《中国企业家杂志》曾采访聚美优品的老员工们,他们认为“那时聚美优品刚上市,创始人又如此高调,任何情绪宣泄和质疑都会被无限放大。”
消费者把所有对假货的愤怒集中发泄聚美优品上,逼得陈欧宣布砍掉所有第三方平台业务,只做自营。当时平台上有超过一半的成交额来自第三方平台完成,这一决定导致聚美优品少了一半交易额,而且佣金收入也直降为零。
到了2015年,大环境也对垂直电商不利,童装电商“绿盒子”、运动鞋服电商“酷运动”、十几家生鲜电商在这一年全部倒闭。
聚美优品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2015年,聚美优品开始在跨境上发力,启动“极速免税店”,想通过直采消除假货的标签,这一度贡献了将近一半的收入,但是成本提升,利润大幅降低。
2015年Q2财报显示,这一季度总营收3.08亿美元,同比几乎翻倍,但净利润仅增长11%。财报发布后,聚美优品的股价开始了跌跌不休,到8月份已经不足10美元。
情况进一步恶化,随着进口商品新税制的实施,聚美优品全球直采的成本大幅上涨,整体的订单量直接下降了60%。
用户开始逃离,2016年至2018年,聚美优品的活跃客户数分别为1540万、1510万、1070万;订单量则由2017年的6350万锐减至2018年的3800万。
业绩跳水,利润下滑,股价狂跌,聚美优品再也回不去了。2019年,易观发布的《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4季度》显示,聚美优品的市场份额目前只有0.1%。
“不务正业”的4年
电商的主赛道看似没机会了,但陈欧依然有他的骄傲。两次私有化要约的中间,间隔了4年。
这4年里,陈欧开始“不务正业”,到处“看牌”,看看今天市场上的人都在干些什么,做影视剧,颜值贷,投无人机,空气净化器,他自己称之为“多元化战略”。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