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网红”蘑菇街能否重回C位?
今年双十一,阿里、京东、苏宁、唯品会、拼多多们热闹非凡,而蘑菇街早已不再是聚光灯的中心,这多少也令不少人唏嘘不已。而且,外界分析人士认为,出于成本考虑,蘑菇街逐渐减少了营销支出,这也导致蘑菇街声量变得越来越低。那么对于蘑菇街而言,它还能否重回电商C位呢?
在向善财经团队看来,从理论上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准适合的长期战线,进行品牌重塑是第一位,以最原始的品牌定位,专注时尚女性消费者电子商务网站,致力于不断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购物决策建议等标签为中心辗转腾挪,扩张边界,让自己不再小众。
对于蘑菇街而言,品牌复苏对于企业而言无异于一次再创业,但与原始创业相比品牌再创业的天使用户其实就是原先的“死忠粉”。原先的定位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情感属性,承载着太多关于品牌的故事和认知,在针对性上会更加明确,通过原先深入人心的定位或者广告语唤醒过去用户的记忆和情怀。但与此同时,不要高估自己品牌对用户带来的怀旧力,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炒冷饭”,这就是围绕中心辗转腾挪的目的。
蘑菇街过去定位的需求不存在了吗?不,需求一直存在,只不过人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移,经过市场一轮又一轮洗礼的消费者不会再满足于企业原先所营造的场景和标识当中,不再为原先的口号狂欢,江湖已不再是那个江湖,穿着古装走在现代的大街上只会让人感觉到格格不入。蘑菇街目标用户群体有了更酷更好用的替代品出现了,例如小红书、抖音、快手等。
在这一方面不妨参考Gucci,在2002年,Tom Ford离开Gucci之后,Gucci的发展似乎一直都不怎么顺畅。到2012年,GUCCI取得36.39亿欧元的营收。中国市场方面,由于过度扩张导致品牌价值下降,沦为大众奢侈品牌,甚至出现过五折低价促销的事情。
2015年,随着CEO Marco Bizzarri主导下的一系列改革开始,Gucci也终于吹响复苏的号角。重新设计Gucci经典的双G标志,在保留原有经典和记忆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内涵。产品设计保持华丽复古风与新鲜个性并重,抓住老用户的同时也针对个性化特征爆棚的千禧一代。这一系列措施很快收到成效,GUCCI终于在2015年第四季度恢复4.8%的增长。
毫无疑问,其中品牌调性的保持和升级无疑是Gucci能够实现回归的基础,这一点对于蘑菇街而言存在一部分借鉴意义。除此之外,不妨借鉴一些国际上出现的一些新的潮流趋势,做好相应的市场调研,一旦确定推行实施一定要干脆。
当然了,长期的品牌战略是一方面,蘑菇街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流量方面,这也是其最头疼的问题。在这一方面,就不得不提蘑菇街和阿里、腾讯之间的历史问题。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从蘑菇街身上带来的流量中获益,蘑菇街也通过与淘宝的合作实现发家。但阿里表示对蘑菇街进行投资、并扶持其社区内容建设。年轻气盛胸怀大志的蘑菇街肯定不甘心沦为阿里的影子,果断拒绝。但对于腾讯,蘑菇街却乐于接受,毕竟阿里的主营业务依旧是电商,而腾讯是社交和游戏,蘑菇街与腾讯的业务之间不存在冲突。
只但如今看来,腾讯自己扶持的电商平台过于多,在扶持力度上也不可能向阿里那般结果导向,它还需要考虑流量扶持对微信等产品本身所带来的影响。而且,同样在腾讯的大树下,蘑菇街、拼多多、京东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对于腾讯而言是赛马机制,乐于见到竞争,对于它们彼此而言对方就是自己的敌人。
在向善财经看来,从借到的力来看,阿里的帮助会更加直接,给鱼也给渔;而腾讯方面只是给你渔,能不能钓到鱼是你自己的问题。如果当初接受阿里影子,上限想象力可能是有所限制,但好在下限够高,阿里对于蘑菇街是五指山也是滋养的温室。而投向腾讯怀抱,成就完全取决于自己,上限可以足够高,就像拼多多;下限也可能足够低,就像现在的蘑菇街。
如果时间真的能够重来,我不知道蘑菇街是否还会拒绝阿里。但可惜没有如果,蘑菇街只能想方设法开辟自己的私域流量,否则,再好的战术也无济于事。
(来源:向善财经 至庸)
共2 页 上一页 [1] [2] 第1页 第2页
搜索更多: 蘑菇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