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味千主席兼行政总裁潘慰曾在新闻发布会上高调宣布,2015年公司计划全国新开店70家,计划在中国用5年时间实现1000家店面的目标。
如今,第二个五年之约将至,味千距离“千店”仍有很大差距。截至今年上半年,味千中国共拥有770家门店,较2018年的766家仅增加4家,较9年前首次提出“千店计划”增加了264家,较8年前“骨汤门”爆发增加不过100家。在增速放缓、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味千的千店计划恐难完成。
同店销售收入起伏不定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味千中国陷入门店增多营业额下降的怪圈。2018年味千中国实现营业额23.78亿元,2015年,拥有673家门店的味千营业额为25.45亿元。这或是其单店收入与翻台率下滑所致。
2011年上半年,尚未受到“骨汤门”影响的味千中国,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餐台周转次数为5.2,受到影响后,全年下滑至4.0,之后多年稳定在3.4,再未有所上升。
与此同时,同店销售也连续多年起伏不定。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味千中国在内地市场的单店销售涨幅分别是-7.5%、-8.1%、2.2%、-2.6%和5.4%,除2017年和今年上半年有所增长外,其余几年单店营收都在减少。
在此情况下,味千中国试图通过提价来改善业绩表现。2015年,到店均开支为46.7元,今年上半年,味千中国的到店人均开支已经增加到53.8元。但没有产品支撑,仅仅依靠提价来改善业绩最终只能被消费者抛弃。
上周末,长江商报记者来到味千拉面群光广场店,晚间6点,正值就餐高峰期,然而,近30桌的门店仅有5桌客人就餐。除了厨房中负责做菜的服务人员外,只能看到2名服务人员在店内服务顾客。
此外,店内菜单显示,最便宜的大盛菌菇蔬菜拉面36元一份,最贵的味千一本猪软骨拉面49元一份。与其定位相似的和府捞面店,一份草本猪软骨拉面定价为38元。
一位就餐的消费者也对记者表示:“已经一年多没有过来吃,看到菜单感觉好像比以前贵了。”
有业内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味千中国目前的经营困境一方面来源于品牌老化,产品未能及时创新,另一方面,也与其扩张和定位不相符有关。
想要走出小资的品牌定位,却又想要沙县小吃的扩张力度,味千中国的定位与扩张的矛盾,也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阻碍。
(来源:长江商报 曹雪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味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