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好公司频道 >> 正文
少儿教育机构VIPKID融资暂停的事故与故事

  原来当天公司后台系统出现大面积瘫痪,给学生和老师补偿了几百万——那是近几千个新增用户的成本。

  VIPKID先后换过多位技术负责人:2015年负责技术的联合创始人霍振中离开后,一段时间内无人主管技术,以至于技术背景的投资人林路不得不常去公司救火。2017年,公司引入了两位副总裁及以上级别的技术负责人,二人均在今年离开。

  一位前技术负责人表示,自己更多时候扮演的是类似“救火队员”的角色。

  不怕挑战,是张月佳领导下VIPKID形成的文化。但高的绩效考核指标压力,落在销售、服务和产品、技术上,是不同的效果。

  前两者即使完成90%的指标已经是巨大胜利,后两者未达到指标就会出现不可控的问题。在张月佳眼里,课程稳定性从90%上升到99.99%,就是10万学生中投诉数从1000降到10个,技术加人就可以解决;而在技术眼里,是中美网络差的不可抗力和各种技术难题。

  “月佳以前更急,感觉技术不行他就会换人而不是调整业务预期。”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销售和服务团队是无数个一样的细胞,分组管理即可;而研发团队需要像精密仪器一样运作,管理复杂且需要时间。”最终,技术指标调了下来,给了团队更多时间。

  米雯娟放权的过程,就是一个CEO明确能力长短板的过程,也是张月佳作为执行者学习管理业务边界的过程。

  最典型的案例是“AI看课”项目。这是2018年米雯娟推动技术部门开发的项目,可以利用语音语义、图像识别量化孩子上课效果,如读对了多少单词、和教师互动了几次。在这之前,班主任团队需要全程观看上课录像,完成数据记录,耗时长,错误高。

  这个产品可以明显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完善家长端的体验。但它却在小范围试用后没有再继续推广。

  一位项目亲历者告诉《财经》记者,班主任团队最关心的是人效,这是复杂业务流程中,单一产品很难快速提高的。

  同时班主任团队也有自己的产品和运营部门,很难说服他们合作;而这个项目和在线教室合作时,后者也想做,并连数据都不愿意分享。

  作为一个从大公司底层做到市场高层的领导者,张月佳能理解部门竞争,他也厌恶派系斗争。

  但他是一个将领型而不是政委型领导,符合他特质的团结方式就是带着士兵们冲在炮火前,这是他最有凝聚力和感染力的时刻。

  不难理解张月佳会选择最直接的办法解决——类似事情反映给他,他多会选择尊重直属部门的意见,完成该部门目标为先。

  这在无形之中,又导致了公司过浓的战功文化。

  这也就是多数采访对象对《财经》记者描述的“销售文化”,它广泛存在于教研以外的核心业务,好的一面是敢战、能战,坏的一面就是好战、恋战。这是管理上慢慢暴露的问题。

  这在米雯娟早期创立的线下培训学校身上可能是成立的,因为线下续费和获客天然有优势,教育品质和地理位置最重要。

  但VIPKID作为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销售是公司营收增长最直接的引擎,多数时候有着强势和主导的地位。

  同时,销售文化更具侵蚀力,你很难想象一家教育公司,会在单个月度20亿元的销售目标没有完成时,要求未达标部门上台喝苦瓜汁、踩压指板。

  米雯娟希望每个人都像她一样热爱教育,但事实上多数人的激情来自于完成指标

  米雯娟早早退出一线业务,只管理教研,而在产品技术、销售业务层面,米更多作为精神图腾而非实际领导者存在。

  因此在教研团队之外,扮演这个角色的人是崇尚指标、作风强硬的张月佳,他比米对打仗更兴奋,而只要增长势头在,这一切问题都会被掩盖。

  随着VIPKID一线城市市场见顶、获客成本持续难降,粗放的管理已不再可能持续。

  一位前高层人士告诉记者,VIPKID甚至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和战略讨论,战略主要存在于创始人三人组的讨论中,多数所谓战略会,最后都变成业务细节会。

  所有人都在抠自己的小图,最后由创始三人将图拼起来。

  这导致公司目标很难被多线拆解。在销售部门的目标达成上就首先出现了问题,一位一线员工告诉《财经》记者,今年公司开始重视付费率,指标交由班主任团队负责,于是很多销售不再有动力去推荐用户续费。

  这一点也在体现在公司文化建设上。今年干部管理大会上,一位“布道师”站起来向张月佳发言。这是VIPKID特有的头衔,职责是传达公司文化,传递正能量。这位布道师说,自己的工作包括上传下达,向领导报告基层员工情况。

  张月佳听了大声提醒道:“公司不是东厂,公司不需要你们以布道师的身份去打员工小报告!”

  因此,领导层开始意识到问题、并着手推动变化。2019年初,公司对高管的考核中加入了价值观,占比一半左右。

  而在这样一家上传下达的公司,文化是最能直接上下传递的要素。在保规模、求盈利战略调整的新一年,正是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战争:和对手、和自己

  今年6月公司的干部管理大会上,米雯娟提出要“不靠融资实现独立盈利、一节课赚一块钱”。而去年贴在公司墙上的口号还是“品质第一、规模第一”。

  2018年D轮融资完成后,VIPKID的对手变了、环境变了、投资人的心态变了,形成了VIPKID此刻的困境,这也是VIPKID从没遇到过的复杂局面:

  一对一业务已经成功锁定了赛道,拉开了和竞争对手的距离,但新的战场是另一个赛道,必须在大班课上做好蜂校,再造一个VIPKID。

  恰逢此时资本寒冬来临,投资人又给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于是他们要保规模、保质量,还要开新局。

  这个问题已经不仅是战略问题而是组织能力问题。首先要回答的是,一对一模式长期来看能不能盈利?如何盈利?

  2019年6月,管理干部大会上,米雯娟提到了VIPKID增长飞轮模型由几部分组成:性价比、多学科、学习效果;目标是2020年一节课赚一块钱。

  一位前中层人士曾为记者算过这样一笔账:一对一业务的客单价为1.4万元,正价课72课时。在激烈竞争时,转发朋友圈成功拉新送23课时。

  算下来,每节课单价在140元左右,其中70元师资成本;服务成本为24元左右(监课、客服、教辅等),每节课网络成本4元左右。

  大规模投放下,每个学生的获客成本是6000元左右,每单毛利42元。根据内部数据,人均耗课7节/月,一个客户要持续学习2年才能覆盖掉获客成本。

  在投放规模缩小、送课数量减少后,这个周期可以缩短到1年。

  这也说明,要盈利,必须砍成本、合理规划获客投放。

  这是今年VIPKID的规划,也是考验VIPKID精细化运营能力的第一关。

  VIPKID在提出“每单赚一块钱”后,已经开始着手下降人力成本,部分教研、班主任团队设在了大连、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

  之前的教辅人效是一位教辅老师服务200学生,明年底一位教辅老师服务的人数要上升到500人,旨在降低服务成本。

  公司的下午茶和小零食,从2016年的每天都有,到2017年每周五提供,再到现在基本取消。

  《金融时报》曾在2018年报道,VIPKID2018年前10个月的收入为30亿元,净利润亏损22亿元。

  对于外界的亏损质疑,林路认为,“你不能要求一个打完胜仗的战士身上穿的有多优雅”。

  同时,他们还将续费率的目标重要性提高。目前VIPKID尝试通过提高续费率和转化率降低拉新成本,目标是明年做到70%的续费率与新客转化率。

  但投资人在规模和盈利的取舍上有些分歧。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目前品牌力还没有完全建立,一切为品牌服务的成本,如获客、服务等都不能省,最重要的也还是规模;还有一位投资人认为适时调整,收紧战线,才能走得更稳,因此主业盈利和多元化必须提上日程。

  内部认为VIPKID在一二线城市增速达到了天花板——VIPKID目标家庭年收入在15万-20万元之间,目前一二线城市市场有限,已占到了70%份额。但客单价太高,下沉困难。据了解,2018年VIPKID总营收中40%-50%来自一线城市,5%-10%来自三线、四线。多元化反而是更好的路。

  在一对一业务之外,多元化是对VIPKID组织能力的再一次考验,也是几乎每个教育公司要做大做强都会走的方向:要么扩班型,要么扩课程品类。

  VIPKID多元化业务起步早,但一直在摇摆未投放重点资源,等抓到大班课重点后,又比其他人起得晚了一步。

  多位被采访对象告诉记者,高层早对此有打算,但动作缓慢,这是他们犯的一个错误。

  2017年,一位教育巨头CEO看到了VIPKID后,找到米雯娟要求投资,但提出了一个条件:一定年份内不能做数学品类。

  放在现在看,这是一个立马可以回绝或者答应的要求,但这场谈判进行了几个月之后米雯娟仍未明确答复。最终这家教育巨头等不及了,转头投资了VIPKID的竞争对手。

  这场谈判是米雯娟性格矛盾点的集中表现,她想要的多、但没想清楚之前显得不够坚决;她能扛压力,但在压力真的来时,又难免瞻前顾后。

  最终的局面是,VIPKID从2017年开始尝试多元化,从少儿扩展到幼儿和高龄,科目从英语扩展到数学、中文等,但一直未做出真正的第二增长业务——米雯娟想试,但团队主要精力还在一对一业务。决心不够,资源分配自然不足。

  一位投资人告诉《财经》记者,VIPKID尽管能判断清楚什么是防御型产品,什么是进攻型产品,但是精力过于分散,没有找到点打透。

  前者的特点在于盯着竞争对手做产品,做出来的产品是和主业竞争分资源的;后者则是盯着用户需求做产品,利用自己的优势生长出新的业务,起到协同效应,如果做,就应独立出来集中精力做。

  2017年底,VIPKID开始测试小班课Sayabc,幼儿英语品牌自由星球、启蒙英语跟大熊玩英语、中文项目Lingo Bus、数学思维产品噜啦数学、VIP蜂校等项目。

  上述投资人告诉记者,当时多元化的心态是卡位赛道,防止新竞争者在别的模式上超越。以小班课业务Sayabc为例。这个团队早在2016年下半年集结,2017年一直在一线城市尝试引流,投入相对保守;2018年才确定降低客单价,做下沉市场的策略。

  转变的原因是,米雯娟在观望这个市场后发现,小班课模式一直没有跑出来一个营收规模大的公司,意味着这个模式可能单独不成立,但直到2018年米才将其确定为战略补充。

  集中精力做大班课,也同样受到了行业的影响。猿辅导、作业帮等公司从今年开始摸索,尝试证明这是个可以快速复制、有盈利空间的模式。

  2019年3月,成立了一年多的蜂校才正式独立,做英语、数学的大班课。在今年的干部管理大会上,米雯娟提出“一对一第一,蜂校第二”的目标,并从去年底开始砍掉数个投入产出比较低的业务,如外教上门、进校业务,她对内部反思是:新业务摊子太大,应该更聚焦。

  相较于直觉,米雯娟更相信经验。因此在一切未知时,她会犹豫不决,但市场前景一旦逐渐清晰,她能比别人更快地意识到问题,并火速跟进,用执行能力弥补战略能力。

  在今年暑假猿辅导、学而思、作业帮等公司烧钱数十亿的投放大战中,蜂校显得非常低调。一位高层人士告诉记者,大班课供应链积累往往要准备一年的时间,蜂校的主要战术就是在冷启动时靠一对一用户池引流。

  以上高层人士表示,蜂校目前的规划是3年-4年后进入行业第二梯队,占10%的市场份额。从结果上看,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蜂校,做得晚,要补的课仍然很多。

  但不能忽视的是,蜂校可以复用VIPKID两大长板:强销售增长能力和教研,可能重现反超的故事,第一步就是从70万流量池开始。

  一位投资人对记者说,腾讯教育投资的特点是,被投企业都有着强生存能力,腾讯的投资能为他们放大长板,VIPKID就是代表。

  此时,VIPKID恰好做回了米雯娟最擅长的从0到1。她考虑太多、表露太少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决心不够彻底。她一直在跟时间轴较劲:她能看到,只是看得不够精准;她起步比别人慢,但又执行得快。

  可贵的是,这样的人很难被打倒。

  但挑战在于,她曾经可以无畏地背负起自己野心,而现在她身上背负的还有2位联合创始人、10多位投资人、1万公司员工和70万学生家长,甚至还有无数对标VIPKID的后来者对教育的期待——她需要比以前更狠、更快以及更加自信。

  (来源:财经杂志 记者 房宫一柳 实习记者 陈晶)

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VIPKID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