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海尔电器(01169.HK)开盘股价大涨近20%。市值突破680亿港元,大涨的基本面原因还要往前追溯。
《每日财报》关注到,海尔电器于12月16日晚披露公告称,海尔智家(600690)作为“潜在要约人”,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第3.7条披露,正在探讨私有化海尔电器,尚未向海尔电器提出确定的私有化计划。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意向安排,海尔智家将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通过发行的H股来支付对价。也就是说,此次安排或为海尔家电业务整体上市。
其实这则公告的缘起还是在12月12日,当时一则外媒报道称海尔正计划重大重组,海尔智家将在香港上市,并拟将在港交所上市的海尔电器私有化。在经历12月13日起的四天停牌后,才有了16日的公告。
此外,公告还显示,海尔智家是上交所的上市公司,作为潜在要约人,也是海尔电器的控股股东,海尔智家目前正在探讨私有化海尔电器(“潜在私有化”)的方案,且若潜在私有化进行,则有可能导致海尔电器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撤回上市。潜在私有化计划为证券交换要约,其代价计划以潜在要约人拟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申请上市发行的H股来支付。
但截至目前,海尔智家还没有向海尔电器提出确定的潜在私有化计划。海尔智家尚未就是否进行潜在私有化作出任何协议或其他承诺,且潜在私有化的细节和条款(包括换股比例和时间表)尚未敲定,该潜在私有化是否进行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01
白电“三巨头”的差距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5年,因张瑞敏怒砸76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名声大振。
2004年,海尔集团营收破千亿,同期作为未来白电三巨头的美的与格力的营收当时仅有几百亿。
《每日财报》关注到,近年来海尔在智能家居、智能家电领域高举高打,试图给消费市场树立全新的品牌形象,同时为了全面对集团的形象进行提升和梳理,2019 年 7 月 1 日,上市主体青岛海尔(全称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海尔智家进行战略聚焦。
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与白电三巨头中其他两家公司对比,海尔智家的市值依然脸上无光。《每日财报》统计了解到,目前,美的的市值已经维持在4000亿元以上,而格力的市值也已稳定在3800亿元,反看海尔智家的市值却一直在千亿元左右徘徊,不及美的与格力的三分之一。此外海尔电器的市值约为600亿元。再对比三家公司的半年报:
海尔智家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89.8亿元,同比增长9.38%;实现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7.58%。
美的集团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收为1543亿元,同比增长7.37%;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7.39%。
格力电器实现营收983.41亿元,同比增长6.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50亿元,同比增长7.37%。
所以不难发现,与海尔市值不给力相同的是,净利润差距太大也成了其另一个暗淡点。另外,虽然市值和净利润“不佳”,但是营收方面还不能说海尔是差的。
据《每日财报》了解,其实在 2010-2018过去几年间,海尔的营收增长也是还可以的,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除了在 2015 年经历了一次经营滑坡之外,其余年份基本都是稳步增长的态势,不过增速从去年开始出现了大幅放缓,这也似乎意味着海尔的整体经营开始承压。
2018 年,海尔智家的营收规模超 1800 亿元,海尔电器营收约 850 亿元,两者的净利润叠加却只有 110 亿元左右的水平。而同期,美的集团的营收规模为 2618 亿元,净利润 202 亿元,格力电器营收 2000 亿元,净利润高达 262 亿元。
而海尔智家这波私有化操作更像是在试图缩小与美的和格力的差距,虽然在营收体量上海尔并不落下风,但两地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却并没有达到 1+1>2 的效果,甚至差了近一半。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海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