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下修姗姗来迟,但不少投资者仍然赌上了。在他们看来,公司有强烈意愿促成转股。至于转股路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强赎,也就是正股股价在任意30个交易日内,有15个交易日超越转股价130%(即6.5元);二是赎回,如果可转债到期前的转股价格远远高于赎回价格106元,转债持有人也愿意通过转股获得超过106元的价值,此路径对应的格力地产股价应高于5.3元。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基于这一逻辑,几个月间,一些投资者大幅买入格力地产,最终不少人却“潜伏”失败。在格力地产下修转债转股价前后,公司股价曾于10月14日冲至阶段高点5.54元,然后就掉头向下,最新股价是4.6元。除非“手快”,否则很难全身而退。
定增博弈
格力地产为何没有及早下修转股价格,在“任性”地两次回售偿还5亿后,却又选择了下修?《金证券》记者接触的市场人士分析,这或许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一纸“兜底协议”有关。
据了解,2015年4月,格力地产提出要通过定增方式补充资金,由于当时股市环境不好,增发进程异常曲折,直至2016年下半年,包括广州金控、杭州滨创、华润信托在内的六家公司才成功认购,但募集资金缩水一半至30亿元,发行价格调整到6.78元/股。时至今日,该次增发的隐情被曝光。当时,格力地产控股股东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珠海投资)与六个定增对象签订了协议书,约定若格力地产股价未达到一定条件,则珠海投资需回购股份。事实上,以当前格力地产股价测算,如果剔除两次分红,六家定增机构亏损金额高达近8亿元(资金占用成本不计)。基于此,广州金控、杭州滨创相继向法院提起诉讼,提出按照约定珠海投资应该在2018年8月3日后5个交易日内对其认购的格力地产股票进行收购。然而,珠海投资至今仍未履行。
在市场人士看来,格力地产控股股东此前一直不下修转股价,是因为前次定增和这份隐秘协议,“毕竟机构参与的定增价高高在上,如果下修转股价,人家还怎么玩?”直至转债即将到期,格力地产才痛下决心一调到底。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格力地产货币资金29亿元,负债总额241.25亿元,净负债率升至267.9%。
对于一些投资者而言,在经过格力转债这一回后,也在反思:不可过于相信所谓的“可转债是明债实股”。
来源:金证券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