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之初,GAP集团曾多次表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认为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增长机会,是公司全球发展战略的基石。
但在中国市场,GAP品牌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并不快。今年9月份,GAP在西安首创奥特莱斯的新店中秋期间开张营业,随着这家门店的开张,GAP品牌在大中华地区营运的门店总数突破200家,创下新高。相比而言,早在2015财年,H&M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就已超过300家。
值得注意的是,GAP集团全球的发展情况也并不乐观。11月8日,GAP集团突然宣布,首席执行官Art Peck将被解雇。此外,该公司还下调了全年预期业绩,并称截至11月2日的2019财年第三财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季度”。
朱悦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近年来,包括优衣库、ZARA、H&M及GAP在内的四大快时尚企业在中国的业务经营情况出现一定分化。在她看来,GAP集团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产品创新不足,无法完全满足年轻一代对时尚产品的需求。再加之市面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精准聚焦于年轻消费群体的快时尚品牌,面对激烈的竞争,GAP集团在客户转化上遇到一些瓶颈。
行业进入洗牌期
过去,中国市场被快时尚品牌们视为重要的业绩来源,但如今,在这个市场,不少快时尚的日子已然不太好过。
今年5月,Forever 21中国官网客服人员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继4月底宣布关闭中文官网和天猫、京东的旗舰店后,Forever 21由于国际业务运营策略调整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这并不是Forever 21一家的问题,这是整个快时尚行业在中国进入洗牌期的前兆。”当时,一名曾在国内大型服装企业任职的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快时尚行业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已处于过剩状态。
当时的Forever 21并不“孤独”。去年“双11”前夕,被誉为“英国高街鼻祖”的快时尚品牌TOPSHOP在其天猫旗舰店挂出了“关店清仓”的公告,称因国际业务运营策略调整,将关闭天猫旗舰店并即日起全店清仓。同年底,英国高街服饰零售商 NEW LOOK 也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近几年来,这些曾经被叫好、标榜的快时尚渐渐没有了声音,其中发展势头相对被看好的Zara也算不上轻松。2017年,Zara正式关闭位于成都市区核心地段总府路乐森购物中心的旗舰店。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贺晓青认为,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目前面临几大劲敌“夹击”。首先,随着国际国内一体化发展和消费升级,市面上出现了大量价格不贵但更加时尚的潮牌,迎合了追求个性化的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其次,电商平台还有成千上万的网红卖家。同时,除了兴起的本土潮牌外,原本一些具有资本实力、运营经验的服装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欲与快时尚品牌争抢市场。
不过,朱悦告诉记者,现阶段,我国人均服装消费量与消费额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服装零售行业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中国快时尚市场依然颇具潜力,但自2017年以来,该行业进入更为精细的发展新阶段,为国际快时尚集团和本土服装集团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部分快时尚品牌在创新上停滞不前,与消费者脱节。“快时尚品牌需要更加了解迅速变化的年轻消费文化、复杂的各城市层级及各地域的消费需求、新兴的电商及新零售渠道,从产品、渠道、营销等多方面融入中国本土”。(来源:国际金融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G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