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飞鹤在研发投入方面也未能体现其高端定位。Wind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飞鹤乳业的研发成本分别为1281万元、1471万元和1.1亿元。即使拿投入最多的2018年计算,飞鹤乳业当期的研发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也只有1.05%。
而与之相对的是,公司每年三成左右的收入都要用于销售,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飞鹤销售费用分别为13.69亿元、21.39亿元、36.61亿元、38.18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6.61%、36.33%、35.22%、26.33%。
另一方面,飞鹤的营业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营业成本在营收中占比分别为89.35%、78.49%、73.92%、64.21%。
对此,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过去几年间,飞鹤依靠在三四线城市建立庞大的地推团队以及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拉动了销售额增长,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河南、山东等地,销售规模从过去的五六亿元做到了20亿元,这也导致飞鹤的人力成本整体偏高。”
而根据招商证券(16.280, 0.00, 0.00%)的统计,“飞鹤星飞帆”产品给予经销商的毛利率为17%-18%,几乎是主流奶粉品牌中最高的。正是在这样的策略下,飞鹤经销商数量呈裂变式增长,并在过去几年为公司贡献了六七成的营收。
不难看出,近年来飞鹤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超高端产品销量激增。数据显示,2016年星飞帆的收益仅为7.11亿元,到2018年底星飞帆系列收益已经增长至51.08亿元,两年间增长已超7倍。
不过,随着新零售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传统乳品零售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飞鹤的传统经销商渠道优势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尽管飞鹤也在不断地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销售,但比重不大。未来飞鹤的线下渠道可能还会受到线上其他品牌的冲击。面对未来用户市场的变革和潮流,传统乳企无疑需要谋求破局和变革。
“大存大贷”之谜
当飞鹤宣布拟将募资用以还债时,关于公司选择在此时上市的真实目的质疑明显增多。
根据招股计划,飞鹤此次募资67亿港元,扣除包销费用、佣金等,募资净额为65.64亿港元,其中40%将用于偿还离岸债务。
实际上飞鹤并不缺钱。据Wind数据,截至2019年上半年,飞鹤大额结构性存款(主要用于投资理财产品)达到16.1亿元,而在2016年至2018年,这一指标分别为4亿元、8亿元、12亿元。
其他短期投资同样在逐年增加,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分别为10亿元、20亿元、39亿元、49亿元。而拥有充沛现金的飞鹤,有息负债却在不断攀升,从2016年的5.6亿元增长到2019年上半年末的29.6亿元,三年不到,增长了超4倍。
那么,飞鹤账上的资金究竟去哪了?既然业绩不菲,有大笔资金投资理财,为何债务还在不断增加,甚至要融资来还债?
不过,仍有不少投资者看好公司未来:自从三鹿事件后,国内新手妈妈们对国产奶粉不信任,飞鹤作为国内乳制品龙头企业,未来在消费者信心恢复后有着较为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同时奶制品行业属于必需消费,基本不受GDP下行压力影响,是最有望走出长牛走势的板块。
(来源:投资者网 记者:谢莹洁)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飞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