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金字火腿发布公告称已与美国科研公司杜邦在中国全资拥有的子公司丹尼斯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尼斯克”)合作研发出了“人造肉”产品,且已取得生产许可证。预计10月下旬进入市场,公司目前的产能是每天4吨。
对于金字火腿生产“人造肉”的技术从何而来,金字火腿高级工程师马晓忠透露,金字火腿与杜邦展开合作,后者提供技术支持,金字火腿进行生产。
生产技术受制于外国是目前中国“人造肉”企业最大的痛点,因为这项技术涉及生物工程、分子化学和食品加工等多个专业领域,对技术要求极高,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只是把大豆等作物捣碎再加入添加剂仿制肉的形状和嚼劲。
目前,“人造肉”主要分为两种:改变大豆等作物的分子结构得来的“植物肉”和提取动物细胞后经过细胞组织培养得来的“动物肉”。
据媒体报道,金字火腿生产“植物肉”所用的主要原材料——拉丝蛋白是把原产于山东的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先运输到国外,利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专业技把作物拆解到分子层面,然后将这些分子重新组合,形成与真肉分子结构相似的网格状结构拉丝蛋白,再运回中国。接着,在拉丝蛋白中添加由丹尼斯克提供的香精、色素等物质,使“植物肉”具有真肉的颜色和味道。整个生产过程中,金字火腿目前主要负责最后的生产加工及后续的销售过程,尚未触及“植物肉”生产的本质环节。
造价为真肉千倍,本土概念股坐“过山车”
研制“动物肉”对技术的要求更高,且需要的时间更长,成本更贵,且失败的风险极高。
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的周广东教授讲道:“制造‘动物肉’需要先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提取细胞,并在培养皿中模拟动物体内的生理环境。在无菌、适温和丰富的营养条件下,细胞会生长、扩张,然后从培养皿中的薄膜上脱落。等到脱落后的细胞群堆积到一定厚度时,就形成了‘动物肉’。”据悉,这种“动物肉”目前的制造成本每公斤高达1万美元,相当于市场上普通真肉单价的1000倍以上。
相比于中国企业在“人造肉”领域的尚未起步,科学技术发达的外国公司已经在制造“人造肉”的路上迈出了一步。
早在十几年前,密苏里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科学系资深教授谢富弘、哈罗德‧赫夫就开始从事从植物中提炼蛋白质的研究工作。
2009年,Beyond Meat总裁伊森·布朗为了研制出人造植物鸡肉便加入到谢富弘、哈罗德‧赫夫的实验之中。
两位教授十几年的研究经验加上伊森·布朗的设想,三年后,他们终于共同研发出了Beyond Meat第一个商品配方——“无鸡肉鸡柳条”,这项技术至今仍为Beyond Meat公司生产人造肉服务。
不同于中国“人造肉”企业的“求助外援”,外国的众多“人造肉”企业是实实在在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亚太区总裁李永敬看来,植物肉的生产技术并不是全新的技术,该公司已经做了几十年的积累,关键是现在能在中国有用武之地。
近日,“人造肉”的热度逐渐褪去,投资人们也逐渐趋于冷静,不少人抛售了自己的股票。狂热过后,33家“人造肉”概念股企业中有28家股价出现下跌。其中,前几日涨停的哈高科、双塔食品走向跌停的极端,人造肉概念股整体开始降温。
虽然核心技术问题尚未突破,但有专家预测,未来,“人造肉”这种生产方式或许将彻底颠覆中国自古以来的农耕文化。“如果‘人造肉’技术被攻克,实现批量生产,我们可以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所有食物,这将解决困扰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上千年的‘靠天吃饭’问题。农业生产将不再依附于自然环境,实验室里也可以批量产出农作物,世界范围内的饥饿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还能减少畜牧业气体排放,解决耕地匮乏等重大问题,这将是农业与畜牧业历史上的一大飞跃。”
来源:蓝鲸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金字火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