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承压
一手卖子,一手买地,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是去年底刚刚完成重组的大悦城地产,迫于业绩承诺协议之下的无奈之举。
过去两年来,大悦城地产和中粮地产的重组事项备受业内关注。
3月27日,中粮地产正式更名大悦城控股,为历时一年多的重组画上了句号。大悦城控股董事长周政在业绩会上表示,中粮地产改名为“大悦城控股”并非是整合之后临时取的名字,而是在此之前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的结果,大悦城的品牌市场价值去年已有136亿元,它是家喻户晓的,大家都知道它是城市美好生活服务商。
不过,在美好愿景的背后,业绩压力却不可忽视。2018年11月,大悦城控股与交易对方明毅公司签署的业绩对赌协议中,承诺资产(大悦城地产)在2018年至2020年的承诺净利润累计为18.91亿元。
大悦城地产执行董事曹荣根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对三年业绩的承诺是有压力的,但是对团队有信心,无论如何都会实现承诺。
事实也确实如此,仅2018年全年,大悦城地产就取得净利20.03亿元,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已实现的8.77亿元净利润。这意味着,在剩下的一年半时间里,大悦城地产只要不出现巨额亏损,完成业绩承诺就已是板上钉钉。
不过,大悦城地产当前的实际经营情况并不客观。财报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3亿元,同比下降30.3%。其中,占总营收近半数的物业开发收入及土地开发收入为35.8亿元,同比下降49.9%。财报指出,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期交付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其中上海静安大悦城交付产品包含车位,导致平均单价大幅下降。
而上述净利润的实现主要依赖出售子公司所获得的权益。财报显示,2018年,大悦城地产仅靠出售旗下中粮酒店(北京)有限公司100%权益就取得收益约11.45亿元。
在今年初的业绩会上,即便手握“自持+销售”的双轮驱动,周政仍坦言,实现三年业绩承诺确有压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粮地产和大悦城地产完成重组,资源整合后,A股和H股可以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虽然短期内难以适应,但从长期来看,其相对于多数传统开发商,仍然占据不少优势。(来源:国际金融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大悦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