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主业节奏受质疑
代建只是格力地产多元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家公司的多元化步伐迈得比很多主流房企都早,早在2009年,该公司便开始建设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历时9年,完成了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珠海公路口岸和通关物流配套设施等建设重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获取广告经营权等多种方式参与珠海口岸运营。除了海洋经济和口岸经济产业,格力地产还布局了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金融业,形成了“房地产业、海洋经济产业、口岸经济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金融业”五大板块综合发展的产业格局。根据该公司2018年年报,海洋经济产业录得5.13亿元的收入,口岸经济产业仅贡献了1146万元的收入,二者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约17%,利润贡献更是只占个位数。
实际上,截至目前,格力地产的收入绝大部分还是靠地产业务在支撑。这也是上交所在问询函中关注公司预收账款仅占存货余额的4.8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存货去化速度较慢的原因。相较行业里的同行,格力地产在地产板块的发展显得节奏慢很多,只在珠海、上海、重庆有项目落地,2016年~2018年的协议销售金额分别为32.36亿元、19.62亿元和27.58亿元。营业收入也很平稳,分别为31.09亿元、31.12亿元和 30.52亿元。由于周转速度较慢,同时要应付多元化业务的投资,近三年,该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都是负数,分别为-12.35亿元、-21.02亿元和-12.17亿元。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7月份的一份报告里指出,格力地产存货规模较大且项目分布较为集中,容易受所在区域房地产市场政策及市场变化的影响,或存在一定的去化压力。公司在建和拟建项目较多,投资规模较大,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若50亿元的“18格地03”债券于2021年行权,公司将面临很大的集中支付压力。
但格力地产并不认为自己的节奏和发展思路有什么问题。该公司在近日回应媒体主业发展乏力的质疑时表示,2009年公司上市时,房地产行业已高度成熟、强手如林,公司坚持不盲目追求规模,不强调高周转,定位就是“立足珠海,重点布局”,从未把自身定位为一家全国布局的公司,也从未提出行业名次目标。
在格力地产看来,虽然公司项目开发周期长,但盈利能力一直处于同行业中等偏上水平。珠海当地一位业内人士则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格力地产的高毛利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早年获取的低成本土地上,伴随着珠海、上海两地地王项目的陆续销售和结算,公司的毛利率水平未必能保持此前的水平,而海洋经济和口岸经济产业能否达到该公司预期中的运营效果,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截至2018年底,格力地产持有待开发土地的规划计容建筑面积约为129万平方米,按照2018年13.85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来看,还能维持公司未来数年的发展所需。只是,在这期间,现金流与利润,地产主业与多元化产业之间的取舍与平衡,仍将成为该公司无法回避的经营挑战。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曾冬梅 | 广州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格力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