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推动药品生产工艺升级,血液制品企业间兼并、整合加速,血液制品行业的集中度加强,形成多强并立的局面。作为我国血液制品、疫苗行业研发、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兰生物”,002007.SZ)近年来营收增长趋缓、毛利率下滑、主营业务收入单一、销售费用大幅增长、多位高管拟集体减持或为这个龙头企业带来诸多隐忧。
2019年上半年,华兰生物营业收入增速为16.77%,较2016年中期高点30.35%下降13.58个百分点。对于营业收入增速趋缓的原因,华兰生物证券部相关人员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主要由于公司上半年没有疫苗收入,疫苗收入多集中在8月份。”
高管拟集体减持
相关年报数据显示,华兰生物2016年-2018年营业收入从19.3亿元增长至32.2亿元,同期归属净利润由7.8亿元增长至11.4亿元。近年来业绩虽持续增长,营业收入增速已有放缓趋势,2019年中期华兰生物营收增速为16.77%,较2018年中期18.59%的营收增速下降1.82个百分点,较2016年中期高点30.35%下降13.58个百分点。
不仅营收趋缓,华兰生物毛利率也有所收缩,2018年血液制品毛利率为58.84%,较上年同期减少2.70%;2019上半年血液制品毛利率为58.77%,较上年同期减少0.68%。
血液制品毛利率收缩的同时,华兰生物另一大主营产品疫苗在波动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公司在2018年完成批签发852.26万支/瓶流感疫苗,占全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总量的52.85%。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华兰生物近几年疫苗业务营收情况发现,经过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负增长,2017年、2018年华兰生物疫苗业务迎来营收爆发式增长。2018年疫苗业务实现营收7.98亿元,其营收的快速增长或得益于公司在2018年获批成为国内首家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企业。
然而2019年上半年华兰生物疫苗业务营收又再次回落,疫苗制品实现营收1197.09万元,同比减少76.25%。
一边是营收增速趋缓、毛利率收缩,一边却是销售费用逐年攀升,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华兰生物销售费用分别为0.68亿元、2.68亿元和5.38亿元,两年之间增长了约7倍。
另外,9月12日华兰生物公告显示,多位高管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220.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571%。
主营业务收入单一
华兰生物成立于1992年,主营业务为血液制品、疫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营业收入构成来看,华兰生物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血液制品,其中人血白蛋白与静注丙球两项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据了其营收的“半壁江山”,主营业务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华兰生物血液制品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93.8%、87.76%、74.87%,2019上半年血液制品占营收比重为98.58%;2016年-2018年公司人血白蛋白产品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5.23%、38.85%和31.88%,2019上半年该项产品营收占比为36.38%;2016年-2018年公司静注丙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7.78%、28.59%和18.78%,2019上半年该项产品营收占比为33.68%。
“华兰生物主营业务收入较为单一,极易受到市场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双重影响,同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变差,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未来,可以通过尝试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减少未来发展中的风险。”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除了血液制品与疫苗产品,华兰生物于2013年与股东共同成立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基因重组与单克隆抗体领域。然而由于单克隆抗体药物较大的发展潜力,众多医药企业纷纷布局,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华兰生物处在这个拥挤的赛道上,无论是研发进度还是销售经验均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具体研发进度上,除了个别药品已有企业获批上市,更多则处于临床后期,华兰生物在单抗药物的研发进展上亦并不领先。截至2019年中期,华兰生物共有7个单抗品种取得临床实验批件,其中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以及贝伐单抗正在开展三期临床研究。作为主营血液制品与疫苗的企业,未来单抗药物产品上市后,华兰生物或还会面临单抗药物销售经验不足等更多挑战。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葛爱峰 实习生 王鑫 郑州报道
搜索更多: 华兰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