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火锅界龙头”海底捞(06862.HK)发布2019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海底捞上半年收入116.95亿元,同比增长59.3%;净利润9.11亿元,去年同期6.46亿元,同比增长41%。
增长背后,其翻台率、同店销售增长率却持续下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翻台率自2017年起再创新低,从2017年上半年5次/天跌至4.8次/天;同店销售增长率也由2017年上半年6.4%减少至4.7%。
海底捞并非个例,同为上市火锅企业呷哺呷哺(00520.HK)营利、翻台率同样有鲜明对比。据2018年财报显示,该年呷哺呷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29.2%、11.9%,而翻台率却首次跌破 “3”,降至2.8次/天。
8月22日,时代周报记者就翻台率持续下滑等问题,向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发去采访提纲,海底捞婉拒采访;截至发稿,呷哺呷哺未回应。
数据显示,低线城市正在成为火锅企业的新一轮扩张目标。
7月份,中国饭店协会发布《2019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去年三四线城市所在省份的中国火锅餐饮门店数量均已超过一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之首的北京、上海占比仅为2.7%和1.9%,而以三四线城市居多的河南、山东、江西、河北等地占比高达5%以上,甚至有望超过6%。
“三四线城市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翻台率是有边际递减的趋势。” 8月22日,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8月23日,时代周报记者以加盟商身份,向重庆刘一手连锁火锅店的工作人员咨询低线城市翻台率情况。对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如以200万元投资一家门店,设置投资回本时间为一年,店内布置40张台,人均消费在70―80元,至少每天翻两台至三台以上才可能盈利。并坦言,刘一手门店净利润一般在15%左右。
高线城市流量红利遇“天花板”,低线城市翻台率不容乐观。火锅行业红火的背后,隐忧凸显。
同质化加剧
8月20日,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火锅行业规模大、盈利能力佳;上游复合调味品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商业模式成熟、龙头初现,给予行业增持评级。推荐海底捞、呷哺呷哺、颐海国际(01579.HK)三家,评估价分别为34.02元、15.30元、48.51元。
并表示,火锅餐饮易于标准化,厨房占用面积小,厨师配置要求较低,因此单店盈利能力高且优于其他餐饮类别,是餐饮行业的优质赛道。
然而,火锅产业整体收入看似稳步向前,但增速却呈现趋缓之势。
以呷哺呷哺为例。财报显示,2017年,呷哺呷哺在北京新开5家门店,该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两亿元;截至2018年末,北京地区开店数增加27家,共309家,收入同比增长却只有一亿元,增速明显放缓。
7月16日,国金证券发布针对海底捞的研究报告指出,考虑到海底捞新开门店中小型门店占比升高、一线城市客流量出现分化、低线城市红利持续性待验证等因素,对海底捞评级从“增持”下调为“减持”。
中国饭店协会对火锅产业收入进行预测,得出2019年火锅业仍以每年千亿元速度增至9600亿元,但2020年,增速将从千亿元骤降至400亿元。
“连锁火锅企业品牌效应很强,一直在开分店,顾客会在新店吃上几次,但一段时间后,顾客回归理性,来的次数就少了。”8月22日,从事火锅底料生产艾先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