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业绩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增幅。
8月20日披露的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达116.95亿元,实现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32%和40.92%。
业绩大幅增长的背后,则是公司净利率、翻台率,以及同店收入增速等经营效率指标出现下滑,似乎在进一步证实,此前券商对其给出罕见“减持”评级的合理性。
经营效率触顶
海底捞(06862.HK)上市后,不断拓展新店、收入增速凶猛,成为港股市值最高的餐饮企业。
不过有喜就有忧,公司在实际经营中的一些隐忧也开始浮现。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率、翻台率以及同店销售增长率等经营性指标均出现下降。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翻台率意味着经营效率的高低,一旦翻台率下降,其净利润、净利率等均会大幅下滑。
2016年至2018年,公司翻台率分别为4.5、5和5,2019年6月末降至4.8。
公司的净利率下滑趋势则更为明显。2016年至2018年,其净利率分别为12.53%、11.23%和9.72%,2019年上半年降为7.80%。
公司同店销售增长率也是一降再降,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14.1%、14%和 6.2%,2019年上半年降至4.7%。
经营效率遇到“天花板”,公司客单价却一路上扬,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94.5元、97.7元、101.1元,2019年上半年升至104.4元。
7月16日, 国金证券 对公司给出罕见的“减持”评级,理由是“市场预期过高,短期估值与实际的业绩预期无法匹配。”
扩张开店成唯一出路
经营效率触顶后,通过快速开店扩大规模,无疑是海底捞支撑业绩和估值最好的选择。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开130家餐厅,全球餐厅总数达到593家。开店速度远超上年同期的95家和2017年全年的98家。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公司明显倚重于在二、三线城市的扩张,向低线城市持续下沉的策略较为明显。
今年前6个月,海底捞在一线城市门店146家,二线城市257家,三线及以下城市147家,同比分别增长87.18%、67.67%和72.94%。
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在一、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增加门店68家、104家、62家。
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在二线城市实现餐厅收入50.24亿元,三线及以下城市餐厅收入25.32亿,二者合计占比公司大陆地区餐厅经营收入104.21亿元的72.51%;一线城市餐厅收入28.65亿元,占比27.49%。
同期,公司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增加18家门店,餐厅总数增至43家,收入实现9.60亿元。
来源:斑马消费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