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堂一年前宣布的增持计划未如期完成,大股东太安堂集团却在今年4月以来陆续减持公司股票,累计套现超1亿元,在这背后,太安堂融资成本在增加,业绩也在下滑。公司近年还被列入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名单。
宣布增持计划,延迟实施,再到终止增持计划,上市公司太安堂部分董事高管及核心团队成员合计3000万元的增持计划走到了尽头。
事实上,自去年8月公告增持计划以来,太安堂股价并未出现高涨,反而从去年8月1日的7元/股下滑至今年8月2日的4.55元/股。增持未如期进行,太安堂大股东太安堂集团却在今年4月以来陆续减持公司股票,累计套现超1亿元。这些事项让资本市场浮想联翩。同时,太安堂2018年业绩下滑、销售费用增长等问题也受到质疑。
在财政部组织的针对77家医药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中,太安堂是广东抽取的两家由地方财政局检查的公司之一。
8月2日,新京报记者就会计信息检查、增持计划终止、大股东减持等问题致电太安堂董事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回应记者表示,会计信息检查结果尚未公布,大股东减持是由于资金需求,不存在不看好公司前景的情况。
增持爽约背后:高层变动、大股东减持
今年8月7日,太安堂将召开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和表决《关于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团队人员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终止的议案》。若股东大会通过,则意味着这次进行了一年的增持计划将以失败告终。
去年8月8日,太安堂公告称,管理层对公司聚焦主业的战略调整和公司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部分董事、高管及核心团队人员提出增持公司股票计划。按照当时的增持计划,公告后6个月内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3000万元。
然而,公告发布后,增持一直没有动作。直到2019年1月,太安堂宣布,由于有效时间较短、增持人员筹资渠道受限等原因,增持计划延长6个月至2019年8月8日。而到了7月23日,太安堂再次表示,公司部分拟增持人员暂未增持公司股票,并将终止该增持计划。太安堂给出的解释是,拟增持人员积极筹措资金,但由于金融市场环境变化、融资渠道受限等原因,导致增持股份的资金未能筹措到位,增持计划的实施遇到困难。
拟终止增持计划的背后,太安堂发生高层人员变动。今年5月,太安堂董事会秘书张叶平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太安堂及下属公司任何职务。今年2月,公司副总经理谢乐平因个人原因辞职。
与此同时,大股东太安堂集团减持动作引起关注。万得数据显示,今年4月16日至7月15日,太安堂集团有12个交易日减持太安堂股票,减持均价在6.24元/股至4.24元/股之间,对应套现参考市值为1.27亿元。
太安堂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样的减持是出于股东的资金需求,“不存在不看好公司前景的情况”。其认为,在有偿还债券、质押等资金需求下,大股东宁愿低位卖股,也证明了对上市公司的负责。
套现后的太安堂集团,在今年7月接连发布了解除质押公告,分别将质押的289万股、4181万股、3380万股股票解除了质押。截至7月23日,太安堂集团质押上市公司股票的比率为63.18%。
记者统计发现,自2011年起太安堂集团出现质押上市公司股票融资的情况,2018年以来更加频繁。2018年全年,太安堂集团除了对质押的股份股票回购之外,一年中发布的补充质押公告就超过15条。截至2018年12月22日,太安堂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已经有99.87%被质押。
太安堂集团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度的总资产100亿元,对应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74亿元。截至2018年年底,太安堂的短期借款有14.88亿元。
一季度财务费用增逾四成,业绩下滑近36%
大股东太安堂集团筹资存在压力,太安堂的融资成本自2018年以来也在增加。
截至2018年底,太安堂的总资产为8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1.87亿元。在资产构成中,公司的短期借款就有1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15%。新京报记者发现,2018年度太安堂财务费用占营收比重为3.98%,远高于云南白药、同仁堂等同类型企业。
今年5月,深交所对太安堂下发的问询函提到,2018年太安堂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3.76%,多项负债有所增加,其中应付票据同比增加125.57%,应付账款同比增长45.20%,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比增加190%。深交所要求太安堂说明财务费用增加的原因,对公司运营资金需求带来的影响等问题。
太安堂在回复问询函中表示,因市场资金流动性收紧,报告期新增借款利息成本较上年同期资金成本上升,2017年贷款利息执行贷款基准利率,报告期新增贷款利率均有一定程度上浮,导致公司财务利息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40.03%。
当时太安堂还表示,2018年11月处置金皮宝执业后,公司继续聚焦主业,剥离非主业重资产,减少有息负债,降低财务费用。太安堂认为,“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安全范围,短期偿债能力较好,不存在流动性风险。”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太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