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成压死维密的最后一根稻草
互联网思维成压死维密的最后一根稻草,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销售模式;二是互联网消费模式。
2015年于维密而言是它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其在美国内衣市场的份额一度超过40%,目前仅剩24%;维密秀的收视也是从2015年开始骤降,2014年维密秀收视人数有929万,2015年下跌30%仅有659万,而到2018年收看人群仅为330万;2015年10月开始,维密母公司L Brands股票开始波动,不到半年时间下跌近30%,而且销售增量也出现放缓。
2015年正是大波企业拥抱互联网的时刻,维密却迟迟未能搭上这趟车。也是从2015年开始,维密新的竞争对手们开始扎堆出现。
互联网内衣品牌 Adore Me破局而出,并打出“挑战内衣业巨头- Victoria’s Secret”的口号,它凭借电商销售模式为女性消费者提供各种尺寸选择:最小号~最大号;运用大量网页优化对比分析测试来确保电视观众与品牌产生共鸣;通过视频社交网站 YouTube 进行宣传吸引千禧一代年轻人,运用“拆箱广告”,借助图片社交应用 Instagram做宣传。
这些举措成功吸引到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群体,例如利用民意调查所推出的情人节束身衣,仅在13天内就完全售罄。
另一家互联网内衣品牌True&Co,则通过在线测试帮助消费者挑选内衣尺寸和样式,然后将产品寄给消费者试穿,省去了去实体试衣间。
最“气人”的当属LIVELY,因为这个品牌是由维密前主管 Michelle Cordeiro Grant所建立的互联网内衣品牌。创立仅六个月便获得了来自GGV Capital、Gelmart International等投资公司超550万美元的投资。
LIVELY借助互联网的特性,打造出模糊内衣、运动内衣和泳装界线名为“leisurée”的新品类。
再看维密,在相关动作上都要慢人一步。例如在对于运动内衣的追求上,其他竞争对手通过网络可以深刻了解到用户需求,什么样的产品会受到用户青睐,从而做出相应改变。
而此时维密还认为“为了利用品牌效应,维密的每件产品都必须一如既往的性感。”维密没有了解到市场的改变,在互联网时代单品爆款或许能一时成功,但多元化的产品才是持续输出的动力。
而在互联网消费模式上,现阶段“草根模式”已经取代“精英模式”,并且随着大众消费意识和个性化思维崛起,市场已经再也回不到“精英模式”。
不管维密是否承认,但其所标榜的“Perfect Body”就是针对精英阶层,可在用户层面,只是普通身材的人当然更多,就像之前提到的维密的竞争对手们纷纷用普通人甚至大妈来当模特,一方面是让自己“政治正确”,一方面是深知目前“草根模式”才是出路,“草根模式”最大的特点便是在于“包容”,而讲究“性感”的维密恰恰缺少这种包容性。
维密当然有决定自己审美的权利,那么消费者同样也有拒绝的权利。维密不是没有想过迎合,例如之前“网红经济”风靡全球,维密“意识到”了市场需求,开启了“网红化”之路,被媒体戏称“众神”捧起来的维密,最后还是走向了“网红时代”。
可是维密迎合市场的举措并未赢得市场,还被吐槽“原来维密喜欢这样的”,动也是错,不动也是错,维密在市场的动与不动的夹缝中举步维艰,如果用现在“流行”的基因学来讲,恐怕维密真的没有“互联网基因”,维密碰壁在所难免。
总而言之,维密“阶段性”失利的原因在于,自身多年来积累的“民怨”爆发;在品牌定位方面过于“死板”、缺乏包容性,太过依靠品牌效应,已不再满足大部分用户的消费需求;且由于长期位于行业第一的位置,视野不及并未留意到各大竞争对手已经悄悄赶上;最后则是未能跟上市场转型的步伐,对于自身价值的盲目信任。
曾经仅靠FB就创造过亿万价值的维密,会不会就此沉沦?谁都无法给出结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维密秀彻底取消,那一个时代真的就结束了。
来源:螳螂财经 佘凯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维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