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构预测,未来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增速将放缓;销售成本上升导致飞鹤一季度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其中超高端星飞帆系列的毛利率下降了12.2个百分点
曾是“中国首家美国纽交所上市乳品企业”的中国飞鹤有限公司(下称飞鹤),近日重启港股IPO之旅。7月3日,港交所披露了飞鹤的上市申请文件,这已是飞鹤第二次向港股发起冲刺。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与2017年5月首度准备赴港上市时相比,携新业绩卷土重来的飞鹤明显有底气得多:收益在2015年、201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只有1.95%,而2017年、201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7.04%;2018年溢利超过22亿元,相当于2016年的5.52倍,过去两年复合年增长率接近135%。
两年间,飞鹤的业绩可谓脱胎换骨,然而,花团锦簇的背后亦有隐忧。
从一些机构预测的情况看,由于出生率下降,未来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增速将放缓,即使是超高端产品市场亦难以避免。这从飞鹤2019年一季度毛利率出现下行,成本上升致多个系列产品的毛利率较2018年同期下滑或可窥一斑。目前来看,飞鹤的多元化业务仍未成气候,2018年初收购Vitamin World的零售保健业务后,其营养补充品的收益规模占比依然较小,且利润受到拖累。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其“重营销轻研发”的发展模式广遭市场诟病,研发成本与收益的比值2014—2017年均低于0.5%,2018年、2019年一季度稍有提高,为1%左右,而销售及经销开支的占比长期超过30%。
针对市场、投资者普遍关切的问题,《投资时报》研究员已向飞鹤发送沟通提纲,但截至发稿,该公司尚未予回复。
三年两次进军港股
飞鹤与资本市场颇有渊源。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5月,Flying Crane U.S.(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为飞鹤之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在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挂牌上市;2005年4月,Flying Crane U.S.转板至NYSE Archipelago Exchange;2009年,Flying Crane U.S.将其股份由NYSE Archipelago Exchange转至纽交所上市;2013年,Flying Crane U.S.私有化,其股份从纽交所摘牌;2017年5月,飞鹤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但于同年底暂缓上市计划;2019年7月,飞鹤再度叩响港交所大门。
与2017年的上市申请书相比,最新版本更新了2017年以来的财务数据,向外展示了近两年飞鹤业绩的蜕变。
梳理相关数据时《投资时报》研究员留意到,2014年—2016年,飞鹤的业绩并无太大亮点,总收益依次为35.83亿元、36.15亿元,37.24亿元,年内溢利依次为5亿元、3.82亿元和4.06亿元。其中2015年、2016年收益增幅分别只有0.9%、3.01%,溢利更是在期间出现下滑,2015年下降23.67%,2016年有所回升,增长6.42%,但仍低于2014年的盈利水平。
但至2017年,飞鹤业绩大幅飞跃,收益同比增长58.07%至58.87亿元,年内溢利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185.66%至11.6亿元。2018年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收益同比增长76.52%至103.92亿元,成为首家实现百亿营收的国产奶粉企业;年内溢利同比增长93.26%至22.42亿元。与2014年相比,四年间,飞鹤收益增长了1.9倍,溢利增长了3.48倍。
2019年一季度,飞鹤实现收益27.56亿元、溢利7.7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9.98%和24.13%。
预计市场增速放缓
详细分析相关数据及资料可见,飞鹤近两年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高端产品尤其是超高端产品上的发力。
2014年—2018年期间,飞鹤的超高端星飞帆产品系列的收益由2.94亿元增长至51.08亿元,总收益占比由8.2%提高至49.2%,几乎贡献了公司的一半收入;2017年4月推出的超高端臻稚有机产品系列,2018年收益占比达3.4%。包括超高端产品在内的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系列收益占比由2014年的27.6%提高至2018年的64.1%,2019年一季度占比进一步提高至65.8%。相应地,其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系列的收益占比由2014年的58.5%降低至2018年的24.4%,2019年一季度为24%。
未来一段时间,飞鹤过去两年的高速增长势头能否延续?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飞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