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那些对气候、风向、地质异动特别敏感的动植物,通常也是“长寿之星”。比如,能预先感知洪水、地震等灾难发生的蚂蚁,早在恐龙出生的1.3亿年,就已经存在。
在今天,依然生存。而且,科学家预言,即使某一天人类消失了,蚂蚁也依然会存在。在企业界,也有这样的企业,行业细小的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及早做出决策,从而在行业变动中获得有利位置。
7月23日凌晨,新城控股发布公告,截至公告日,公司正在就约40个项目(包括合联营项目)进行洽谈、协商,但拟出售的标的项目公司范围、交易对方及交易金额均存在不确定性。
如上述交易最终完成,公司可通过转让项目公司股权收回部分上半年已支付的土地款,将增加公司货币资金、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截至公告日期,新城控股已就5个项目签定了股权转让协议。交易总额为人民币24亿元,约占2018年末新城控股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的8%。
对新城控股的上述公告,外界议论纷纷。但大部分人却忽略了公告背后的行业重要信号:那就是下半年楼市资金即将全面收紧。
宏观资金面:正在对房地产定向收紧
如果只是用负债率来衡量新城控股的上述出售公告,会对公司的上述决策感觉非常意外。按照公司公布的一季度机报,扣除预售款后,公司的负债率只有47%,远远低于行业内大部分前十名的龙头房企的负债比例。尤其是截止3月31日,公司账面上趴着的现金高达430亿元,完全足够支付年内到期的100多亿借款。
但是就是拥有如此好的财务情况,新城控股依然在就约40个项目的出售,在做洽谈、协商。这令很多人看不懂,新城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早在七月上旬,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在克而瑞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年二季度地产金融形势发布会上所作出的行业预判——《2019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未来趋势展望》就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房地产的资金正在定向收紧。
丁租昱的判断,来自于二季度缩水的土地成交和开始出现掉头下滑的二手房成交量。其中,二手房成交量在5、6月份,由之前四个月的连续上升,变为成交量转头向下。同时,6月份土地市场规模下滑了接近20%,地价也已经出现了下滑。
有了这种趋势性的判断,聪明的企业会更早地在冬天来临前,让自己穿上厚厚的“棉衣”,用多余的储备“粮食”,来换取肥沃的土地和优质的种粮,为企业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早在2008年,万科就曾经有过类似的做法。当年的八九月份,在其他房企卖不动房子时,万科抢先降价销售,“收割”了大量的”粮食”。
而到了十月市场资金越来越紧时,就拿“收割”的“粮食”换取了优质的土地。这些土地储备为两年后万科第一个冲顶,成为整个地产行业第一家销售额过千亿的上市公司,奠定了重要的准备。
某种意义上,新城眼下出售约40项目的做法,和万科当年降价换取现金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万科是降价卖房换取现金,而新城是平价出售项目换取现金。相比之下,选择的时机更为高明。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新城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