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光无限,如今进退两难,上市公司海外并购遗留的问题正在逐渐显现。近期《红周刊》记者独家获悉,2016年上市公司中天能源为海外并购而设立的一只12亿元的并购基金(有限合伙)遭遇退出难,由英大资本、中航信托等募集的8亿元优先级资金也被牵扯其中。
作为英大基金的全资子公司,英大资本发行的4只“盛世中天并购”资管计划的合同显示,若3年到期后未能以并购形式退出,则中天能源大股东中天资产承诺按照“资管计划本金+10%年化收益”的对价接盘优先级资金,且提供足额流通股质押,但如今均未能落实。投资人认为,英大资本未履行好管理职责。除这4只并购资管计划遭遇难题外,英大资本发行的“中科建飞1号”也已经出现收益逾期,同时其投向长城集团的资管计划也无法退出。
虽然坐享国家电网的股东背景优势,但英大基金和子公司英大资本并没能背靠大树好乘凉;对此,有英大系员工直言:“国企人事制度死板,这一点是限制英大系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天能源海外并购推进缓慢 多家机构深陷泥潭
作为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自2014年私募阳光化以来,股权投资飞速发展,并成为私募基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类别。但时过境迁,受市场表现和监管从严的影响,看似光鲜的底层资产也露出了“真面目”。近期《红周刊》记者就获悉,英大资本早年发行的多只投向中天能源(600856.SH)海外并购项目的基金早已“搁浅”。
2016年,英大资本发行了4只“盛世中天并购”专项资管计划。投资人提供给记者的产品合同显示,这4只资管计划投资于嘉兴盛天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优先级LP份额。该资管计划实际募资规模为3亿元,存续期为2+1模式,即最晚应于2019年实现退出。
中天能源主业为天然气以及储运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公司早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其后退市并于2015年借壳长百集团登陆A股。上市不久,中天能源就开始了资本运作。2016年3月,中天能源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青岛中天能源受让中天石油投资的49.74%股权,再通过中天石油投资的海外孙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加拿大油气田勘探公司Long Run。
嘉兴盛天(有限合伙)就是此次的交易对手方。该基金采用结构化设计、共募资约12亿元,优先:夹层:劣后的出资比例为8:2.5:1.5。一位投资人告知记者,优先级资金中,除英大资本外,中航信托募资约4亿元,华龙证券参与了1亿元(但其本身只是通道、LP是某银行)。夹层资金来自于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天诺财富。劣后级则是中天能源前总裁邓天洲、现任副董事长黄博、部分员工,以及GP盛世景资产管理公司。
实际上,这只并购基金的GP盛世景资产,也是一家“有故事”的公司。《红周刊》曾在2018年11月刊发了《北信瑞丰资管踩雷星河互联》,文中遭遇退出难的“北信瑞丰资产盛世星河1号”,其投顾也是盛世景资产。该公司擅长PE和一级半业务,也曾在中天能源借壳长百集团中分得一杯羹。但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其新发产品数减少严重。此外,也有星河互联项目的投资人向《红周刊》记者透露,盛世景最近也有几个产品进展不顺利,比如盛世景和同济堂合作的定增基金现在就处于倒挂状态,退出过程很难。
4只英大盛世中天资管计划发行于2016年6~8月,彼时正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潮“美好时光”的尾声。对于劣后级的出资者——中天能源高管和员工,一位接近中天能源的知情人士告知记者,当初邓天洲、黄博对员工称:“重组实施后收益有望达到300%~400%”。另有英大盛世中天资管计划的投资人也说,“当年这个股权基金很抢手,英大资本起初打算募资4亿元,结果被某银行截胡1亿元,英大只拿到3亿的额度”。
但2016年下半年起,监管层加大对并购重组的监管力度,加之信用环境恶化,不少上市公司主动取消了重组计划,尽管中天能源于2018年5月公告称将作价18亿元收购long Run剩余股权,但当年8月,一则公告显示控股股东股权已被轮候冻结,且公司2018年巨亏9.64亿元,其后重组停滞至今,嘉兴盛天(有限合伙)的投资者也进退两难。当初被忽悠投入劣后级的中天能源员工也非常不满,有不少人选择离职。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中天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