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压货带来的风险也很大,当地经销商很可能因为市场突然涌入大量的旺旺产品,导致价格受到干扰,最终血本无归。以往经销商们或者还能忍气吞声,但是面对已经销售不佳的旺旺,经销商们不想坐以待毙,毅然选择“断臂求生”。
眼看渠道失灵,蔡衍明又心生一计:推新品。为了扭转连续几年的业绩颓势,旺旺在2017年一口气推出了将近50款新品,在旺旺天猫旗舰店,甚至专门罗列了“你没吃过的旺旺新品”一栏。
除了仙贝、大米饼、雪饼、小小酥之外,米果系列还增加了黑皮、米太郎和大师兄三个副品牌;豆类除了挑豆和煎豆之外,还新增了麻辣花生;在饮料系列中,旺旺推出了针对职场女性的莎娃酒。
此外,邦德咖啡、大口爽也纷纷面市。在既有产品线和产能中挖掘副品牌之外,旺旺也做了一些更为冒险的尝试,比如雪姬梅酒、哎哟燕麦粥、年轮蛋糕等众多品类。不过尴尬的是,折腾这么久,旺旺不仅没有研发出具有开疆辟土意义的爆款单品,而且还让早年间的王牌产品受到严重挤压。
研发一款新品,除了至少需要几千万的开发成本外,还需要大量的营销和渠道资源配合,旺旺对年轻消费群体探索不足,反而被新品绊了脚。
旺旺集团产品研发总处长陈俊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旺旺的多元化产品战略给销售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经销商手中产品系列众多,让其无法面面俱到、兼顾到各个产品线。
根据2018财报显示,旺仔牛奶、雪饼、小馒头这些多年前的产品依旧是旺旺卖得最好的产品,同时也为旺旺贡献了最多的营收和利润。频频自嗨式自救的旺旺,不但失去了优势,还尽显疲态。
另辟蹊径
从1989年蔡衍明正式注册并使用旺旺商标开始,旺旺已经走过了30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虽然渠道失灵,新品不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旺旺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于是,擅长策划各种魔性广告的旺旺渐渐走上了一条另辟蹊径的营销之路。2017年愚人节当天,旺旺官微一本正经地上发布了一条“旺旺要出8L牛奶”的微博。
没想到这个“玩笑”却引来了许多网友的围观,当时几条与“旺仔牛奶Plus”相关的微博总阅读量都超过了1000万。
旺旺顺水推舟,在2017年双十一期间推出“旺仔搞大了”的Plus礼盒。旺仔小馒头、旺仔QQ糖、旺旺雪饼、旺旺仙贝等纷纷摇身一变成了“旺仔大大馒头”、“旺仔大QQ糖”、“旺旺大雪饼”和“旺旺大仙贝”。凭借这波营销,旺旺为双十一准备的13万份“搞大了”礼盒短时间内全部售罄。
后来根据官方数据统计,双十一旺旺“搞大了”礼盒在天猫售卖速度达到7盒每秒,补了三次货仍然供不应求。也就是在这一年,一个名为《李子明长大了》的广告在微博上被大量讨论。
这是旺旺为推动旺仔牛奶单品做的营销——这一广告被定为成10年前旺仔牛奶广告的续集,目的是为了和当年的少年儿童、如今的成年人产生情感互动和新的共鸣。这一条另辟蹊径的营销之路在旺旺2017财年年报中得到了反馈。
根据2017年财报披露,旺旺营收回暖,同比上升6.6%,旺旺电子商务渠道及数字化行销为旺仔牛奶收益恢复性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旺旺的营销基因由来已久。1992年,台商蔡衍明挥军北上,旺旺落地湖南。
然而,旺旺的开局并不顺利,虽然蔡衍明接到了很多订单,但加班加点制作出货后却没有经销商来交钱提货,眼看食品就要过保质期,情急之下,蔡衍明决定将产品分送给上海、南京、长沙、广州等地的学生试吃,结果一炮而红。
蔡衍明斥资数亿元,抓住时机疯狂投广告,也就是在广告的狂轰滥炸之下,“你旺我旺大家旺”的旺旺人尽皆知,经销商也不得已接受了旺旺“款到发货”的交易条件,投产当年,旺旺便实现创收2.5亿人民币。
在2018财年,旺旺最大的动作莫过于多元化的跨界整合营销,生产发行旺旺周边,其中包括旺旺家具、旺旺调味料、与故宫打造的旺旺宫廷酥系列和56个民族罐等。通过这一系列搞怪的营销操作,旺旺的口碑的确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营收和净利润也破天荒地出现了双增长,大有“枯木逢春”之势。
根据旺旺的说法,多元化的渠道和新的营销方式带动了原本乏力的传统产品的增长,比如旺旺大礼包收益同比增长了6.9%。蔡衍明也在财报中表示:未来会持续推出更多独特的新产品,让多元化的旺旺产品适合不同的消费场景和人群,再配合活泼的品牌IP化策略,打造旺旺在消费者心中的金字招牌。
结语
旺旺在2018财年的成绩可圈可点,但实际上,在主营业务方面旺旺仍是如履薄冰。想要打好翻身仗,单靠花里胡哨的营销和吸人眼球的噱头并不可行。
从长远来看,旺旺唯有顺从时代潮流,转变经营思维,回归品质为先,再辅以四两拨千斤的营销才是正道。想一想,等到80后和90后有了孙子辈,那一代人还能吃着旺旺,这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来源:子弹财经 尹太白)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