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意外,本应于7月19日在香港上市挂牌的啤酒界巨头百威亚太或将成今年全球新晋“募资王”——募资98亿美元(约765亿港元)。然而意外出现了:7月14日,百威亚太公告表示决定终止IPO。
有不少投资者称,港币都换好了,满心欢喜给港股账户转钱等着“打新”,却突然要终止上市。
中泰国际(香港)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向时报君透露,一边是管理层要价太高,一边是机构投资者认为估值过高要求降低定价,双方都不妥协,于是选择终止IPO。
然而母公司百威英博1028亿美元的债务压顶,又该如何偿债?
定价太高?百威亚太临近上市日终止IPO
▲▲▲
全球最大啤酒生产商百威亚太取消在港上市计划。母公司百威英博在网站上发布公告称,考虑到香港市场当前环境,公司选择终止百威亚太香港上市计划,但依然对这一市场保持关注,并重新作出评估,以提高股东价值,优化业务。
百威亚太于今日发布公告称,基于考虑多项因素,包括现行市况,公司与联席代表磋商后,决定终止上市计划。
香港IPO分公开发售和国际配售,7月5日,百威亚太公开发售第一天,就录的75.4亿港元孖展额(即保证金),第二天录的逾92亿元孖展认购额,可见散户申购热情。然而,百威亚太却在国际配售环节遇冷。中泰国际(香港)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向时报君透露,机构投资者认购热情不高,一是认为百威亚太定价过高,要求降低集资额,因为估值贵过母公司百威英博,二是近期香港资金成本上升,公司未来增长并不算吸引人,三是当时百威亚太信心满满,所以没有引入基石投资者作背书,这是一大失策。
据知情人士向时报君透露,当时百威亚太一直要求以招股价的上限47港元进行定价,集资765亿港元,但是机构投资者认为应该调低定价,甚至低于招股价的下限40港元,在招股期间反复协商,但百威亚太管理层认为不符合股东利益,集资额度也不愿意调低,因此谈崩。
招股书显示,百威亚太每股招股价在40-47港元,不计算超额配股权,集资最多765亿港元,即以其2018年盈利约14.08亿美元计算,百威此次上市对应的市盈率介乎38.5-45倍之间。
过去一周多,按照港交所上市流程,百威进入紧张的招股期,上述知情人士称,7月12日为百威亚太定价日,尽管按照最低招股价招股,机构投资者下单数额仍远远不够,而在此前,百威亚太认为定价和估值合理,因此并未引入基石投资者,最终发行失败,百威亚太选择终止IPO。
招股书显示,公司于2017年及2018年,收入分别是77.9亿美元(约人民币537.5亿元)及84.59亿美元(约人民币583.67亿元),2017年及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0.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亿元)及14.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7亿元)。截至2019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9.93亿美元(约人民币137.5亿元),净利润3.51亿美元(约人民币24亿元)。
百威亚太的毛利也非常高,招股书显示,2017年及2018年度,毛利分别为43.39亿美元、46.67亿美元,截至2019年一季度,为10.83亿美元。毛利率分别为56%、55%、54%。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百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