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与资本的联合到首次公开募股,看样子名创优品还是想借着这个势头靠近自己全球零售巨头的位置。
然而不得不手,且不说全球,就算是冲击国内实体零售老大的位置也并非易事。
因为,名创优品的商业模式已经固定,现阶段的营业规模很难让名创优品做到在全球范围内开多家线下店的目标,量级达不到。
可以发现,名创优品偷师无印良品,但是又和师父走的业态发展路线不一致。
名创优品坚持实施“三低”策略,主打降低消费等级的销售特色让其获得更多的份额,但是也暴露了一个新的问题:即便市场份额扩张,名创优品在做的事情仍旧是简单、浅显的,和无印良品不在一个较量的等级。
所以,名创优品下一步的发展,应该把眼光放在将消费者的粘性控制住,并努力让消费者将名创优品看作是日常用品低端消费的标签。
毕竟,在消费升级后,中国的消费者会在品牌、品质和价格之中找到更好的选择,而在未来随着电商业发展的加剧,消费者对于线下购买的需求会更倾向于体验和生活方式。
盘活市场
中国市场是复杂多变的。
弥补消费断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出消费升级,拿出更好的商品,努力积累增长势能,为以后的零售市场攻坚战胜利赢得更多的把握。
类似名创优品的零售门店,由于低廉的价格和新鲜的设计,会吸引消费者在线下直接购买,这也是未来线下零售的发展趋势。
但单一的“拿来主义”只会把企业逼到绝路,吸取同行的优点,及时根据市场动态变化调整自我经营方针和模式,做出符合国内政策和变化的正确调整才是坐上国内市场第一把交椅的关键。
对比名创优品和无印良品,前者在经营方针以及宣传手段反响都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被业内人士频频不看好的劣势——“薄利多销”的模式,该模式的前提是开店足够多、消费者的购买频率足够高。
而后者,一直因为企业文化背景加持我国政策变更,迟迟未能捕捉到我国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趋势,终究以疲软的姿态走向了尽头。
业内人士指出,以名创优品为代表的国内多家“小商品”企业,因为多数小商品是耐用品,复购率较低,因此短时间内的大规模开店,会提升运营成本,同时也会对资金形成较大考验。
还有人表示,零售的关键是如何持续创造消费需求,需求才是零售业的推手。面对需求端不振却不作为,那么无论何种形式的零售,都将被淹没在市场的滚滚长河中。
不得不承认,这些饱受诟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名创优品等一大批“小商品”零售企业在往更高的方向发展。
对它们而言,未来几年机遇与风险并存。
有意思的是,目前名创优品还面临着许多“抄袭”纠纷。
根据此前报道信息显示,曾经的品牌代理商广东葆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涉及的多达65个法律诉讼里,涉及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占据了40%、侵害商标权纠纷占据了6%、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占据了54%。
这么看来,名创优品的上市之路,还要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也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业内人士不太看好名创优品,并不断给名创优品打“退烧针”。
毕竟之前这么干的快时尚巨头们已经溃败……
“名创优品是金融玩家的游戏,开店数量的暴增反而展露了其加盟成本越来越高、加盟商亏本倒闭、国内扩张速度骤减的多重经营风险。
事实上,名创优品多数加盟商很难逃离‘开业3月流水下滑,开业2年出现亏损’的怪圈。”NOME家居创始人陈浩曾这样说过。
能够抗衡无印良品的企业肯定是存在的,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无印良品的神话不可复制,但是其成就却可以有人超越的,谁又将成为这场红海战争的最终胜利者?
(来源:甲方研究社)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名创优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