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大集2018年营收、净利均大幅下降40%以上,且今年一季度继续呈大幅下降趋势。同时,来自重组标的的盈利补偿亦面临无法按期履约的风险
一系列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让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供销大集,股票代码000564)正在引发投资者以及交易所的超热关注度。
6月12日,深交所下发年报问询函,要求供销大集对多项事由进行说明或补充披露。
《投资时报》研究员梳理繁杂的信息后注意到,供销大集被问询内容的主要针对点,在于两方面。
其一,供销大集2018年营收、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均报大幅下降,且幅度都在40%以上;其二,供销大集2016年重组标的未完成业绩承诺。但尴尬的是,需要补偿股份的部分补偿义务人所持供销大集股份已全部质押或已全部被轮候冻结,这使得盈利补偿或面临无法按期履约的风险。
尴尬的现状,正在让这家前身为西安民生——A股市场颇具知名度的公司未来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营收持续两季大幅下降
年报显示,2018年,供销大集实现营业收入163.16亿元,同比下降41.29%,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2亿元,同比下降46.10%,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亿元,同比下降87.22%。
《投资时报》研究员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供销大集的前身系西安民生。2016年9月,海航集团主导,西安民生以5.10元/股,发行52.55亿股收购海南供销大集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供销大集控股)100%的股权。当时,为确保上市公司及其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非关联股东的合法权益,西安民生分别与海航商业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新合作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等相关盈利补偿方签订了多项盈利补偿协议。
2017年2月,西安民生更名为现在的供销大集。
《投资时报》研究员梳理供销大集历年年报数据注意到,2016年供销大集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2016年、2017年均是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金额最高;2017年前三季度,供销大集平均实现营业收入51.03亿元,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7.48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平均实现营业收入46.93亿元,但颇为反常的是,第四季度仅实现营业收入19.94亿元。
供销大集2019年一季度数据则显示,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1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58.89%;实现营业收入16.07亿元,同比下降66.84%,继续维持前一个季度大幅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供销大集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维持在不足20亿元的低位。
这些明显发生变化的数据,显然引得深交所的关注。从问询函可见,深交所明确要求供销大集说明2017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与2018年第四季度趋势不一样的原因;同时,结合2018年四季度、2019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均环比、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说明营业收入持续大幅下降的具体原因,以及生产经营情况、外部条件或者生产经营环境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包括产品价格、原材料采购、销售方式等发生重大变化)。此外,深交所亦提醒供销大集说明为实现2019年度的业绩承诺而将采取的举措,并及时揭示相关风险。
重组标的未完成业绩承诺
引人关注的是,根据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关于2016年重组标的供销大集控股业绩承诺完成情况的专项审核报告及审计报告,供销大集控股2016到2018年度累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31.94亿元,较承诺的净利润,少了7.23亿元。
从数据上看,未完成业绩承诺的原因主要来自2018年度的拖累。
2018年,供销大集控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2.28亿元,距承诺数少10.70亿元,实现率仅为53.43%。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供销大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