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模式”后遗症
哈药股份将业绩的下滑归因为公司高毛利产品销量的下滑,但事实更应该归责的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哈药模式”,所谓“哈药模式”其实就是不靠研发而靠大量广告投入带动销售。
耳熟能详的“蓝瓶的钙,好喝的钙”“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新盖中盖”等广告语,加上请郭冬临等中老年观众缘较强的明星做代言,哈药股份确实出现了一系列明星产品,上市之后营业收入逐年攀升,到2010年营收规模增长近5倍,突破百亿大关,当年净利润达到历史最高点。
与此同时哈药股份的销售费用也从1993年8351.78万最高增长到了2013年31.37亿,累计增长率达到3656.57%,占营业收入比例也从上市时的3.56%最高达到30%。
广告费用也有与销售费用相同的趋势,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记录,哈药集团共有643条广告备案,而其对标的华北制药、鲁抗医药和东北制药分别只有54条、189条和144条广告。
但从2013年哈药股份迫于净利润压力缩减销售费用之后,营业收入就增长疲软,开始走了下坡路,2018年才刚刚达到108亿,不足鼎盛时期的六成。
另外,“哈药模式”轻研发本身就是一颗隐雷,早期的几款明星产品本身又不存在技术壁垒,无法永久有效地带来利润增长,加上近年削减广告开支后,缺陷更是一览无遗。
2018年,哈药股份研发投入总额仅1.85亿,占营业收入比例1.71%。
猫妹对比了同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包括华北制药、东北制药、鲁抗医药、白云山、华润三九和丽珠集团。哈药股份研发投入占比虽然不是最少的,但也不足其余六家上市公司平均值的一半。
医药企业不重视研发,在政策环境改变、产品逐渐失去竞争力的时候又该拿什么自救呢?虽然目前哈药股份引入GNC HoldingsInc.,成立境内合资公司,同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后哈尔滨市国资委由控股变为参股,但没有核心产品的研发,一切都是浮云。
来源:蓝鲸产经 徐晓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哈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