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二:销售价格连年提升
2016年至2018年,甘源食品对各个系列的产品均有一定程度的提价。其中,瓜子仁系列销售均价由18.96元/公斤提价至20.71元/公斤,蚕豆系列销售均价由18.5元/公斤提价至20.62元/公斤,青豌豆系列销售均价由18.02元/公斤提价至20.19元/公斤。提价幅度最大的是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销售均价由25.33元/公斤提价至40.03元/公斤。
在此背景下,甘源食品的营收、净利润、销售毛利率也逐年提升。2016年至2018年,甘源食品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6.40%、37.86%、40.57%,整体稳中有升。《投资者网》将其与同行业公司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盐津铺子对比,甘源食品销售毛利率处于中位水平,但有上升趋势。
但是,这种依靠提价策略来提升业绩的方式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呢?目前甘源食品的销售模式以经销模式为主要。2016年至2018年,甘源食品通过经销商模式实现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79.95%、80.57%、83.78%。对经销商,甘源食品采取先款后货的结算模式。可见,能够接受甘源食品逐年提价,并且采用先款后货模式,甘源食品在对经销商渠道方面具备一定话语权。不过就算如此,经销商能否一再接受甘源食品的提价?若不能够,而甘源食品又找不到其他增长业绩的方式的话,恐怕公司的盈利水平的上升不具备可持续性。
问题三:经销商体系混乱、食品安全存隐患
《投资者网》通过天眼查了解到,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间,甘源食品涉及多起买卖合同纠纷诉讼,而这几起诉讼指向同一件事情:原告系甘源食品在贵州的经销商遵义市开盛商贸有限公司、六盘水市钟山区保利商贸有限公司、黔西南州祥富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代理销售甘源食品的产品。根据双方签订的《经销协议书》,甘源食品公司授权张柯负责与原告的业务往来。实际履行中,张柯指派甘源食品员工杨某具体经办相关业务。2017年6月,甘源食品在贵州省组织开展团购活动,由杨某向各经销商通知相关事宜。原告接到通知并向被告张柯求证后,向张柯指定的账户支付了团购货款。但是之后,甘源食品一直没有发货,引起贵州省各市州经销商不满,纷纷要求退款。甘源食品在支付了部分退款之后,便表示系张柯和杨某的个人行为,拒绝退款。最终,法院判定,原告与被告甘源食品公司之间未形成口头团购合同,被告甘源食品公司对原告的损失没有过错,不应承担支付责任。
虽然,甘源食品最终被判定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通过此事,公司经销商体系之混乱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甘源食品有八成的营收是来自经销商模式,那么在这其中,是否还存在类似的事件?另外,在经销商体系混乱的背景下,公司如何确保招股书中披露的销售金额完全符合真实情况?
除此之外,甘源食品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2014年第二阶段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中,甘源食品肉松味瓜子仁、蟹黄味瓜子仁被检测出过氧化氢值超标。根据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7月发布的《关于对“京安”牌太平果等8种食品全市停止销售的通知》,“甘源牌”牌蟹黄味瓜子仁被检验出过氧化值超标(规格:75克/袋、生产日期:2014-11-16、生产厂家: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处食品安全问题,甘源食品均未在招股书中披露。关于食品安全措施,《投资者网》曾致函甘源食品,不过对方未予置评。
可见,在通过提价策略提升业绩、经销商体系混乱、食品安全存隐患的情况下,甘源食品还是问题不少。(思维财经出品)
来源:《投资者网》钟楚涵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