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初期,至少从公司披露的业绩数据上看,还算不错。2011年至2013年,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7.27亿元、53.54亿元、61.17亿元,增幅为17.34%、13.28%、14.24%。对应的净利润为4.37亿元、5.09亿元、7.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8%、16.59%、41.54%。
净利润高达7.21亿元,这注定成为贝因美巅峰时刻,随即雪崩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7月,上市3个月,谢宏便辞去董事长一职,自此,董事长走马灯式变动。朱德宇接任谢宏不到一年辞职,黄晓强接任,其干了不到两年又辞职,接任的王振泰干的时间最长,从2014年2月一直到2018年初,直到去年谢宏复出。
王振泰担任董事长的4年间,经营业绩惨不忍睹。2014年至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连续4年下降,分别为50.49亿元、45.34亿元、27.64亿元、26.60亿元,净利润更为糟糕。2014年,净利润大降90.45%为0.69亿元,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为1.04亿元、-7.81亿元、-10.57亿元,扣非净利润从2014年至2017年持续下降,分别为0.51亿元、0.36亿元、-7.99亿元、-11.39亿元。
去年,贝因美成功实现了财务数据上的扭亏为盈,摘帽成功。不过,扭亏并非是自身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增强,而是靠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净利润仍然亏损2.17亿元。去年,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有政府补助1.06亿元、厂区搬迁补偿收益7140.40万元、处置子公司收益4477.99万元、业绩承诺补偿收益2793.12万元,合计为2.5亿元。
备受关注的是,谢宏复出后,挖来的第一个人才是公司总经理包秀飞,去年7月才加入,年薪高达419.92万元,是谢宏年薪10倍有余。
研发投入仅占营收0.63%
贝因美未来持续盈利能力在哪里?去年,其研发投入仅占营业收入的0.64%。
业内人士称,2014年以来,贝因美业绩雪崩,除了受三聚氰胺事件冲击外,也与公司高管频繁变动、渠道商流失密切相关。渠道商脱离贝因美,导致其商品挤压,销售不畅。
贝因美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也将受到巨大挑战。近年来,贝因美大幅压缩研发方面投入。
2011年,上市第一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45%。2012年,研发费用降至1.50亿元,占比还有2.80%。从2013年开始,直到2017年,研发费用不到0.5亿元,去年,或为了扭亏目标,压缩至1559.81万元,仅占营业收入的0.63%,研发人员只有33人,较2017年的55人少了22人。与2011年相比,去年研发费用不及其十分之一。
目前来看,贝因美要想东山再起,用困难重重来形容并不为过。
除了上述涉及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研发人员、费用大幅削减将危及产品竞争力、市占率外,随着公司第二大股东与其分手意愿日益强烈,公司将面临奶源供应问题。
2015年,贝因美面临生存和退市危机之际,迎来了恒天然注资并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并通过恒天然获得新西兰奶源供应。不过,条件是,恒天然通过贝因美的渠道销售自有品牌安满,以及成立合资公司收购达润工厂。
然而,目前,4年过去了,双方均宣称未达到预期,分手箭在弦上。一旦分手,恒天然或要求大股东回购股份、或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无论哪种途径,都将对公司产能产生不小影响。
此外,宣称耗资不低于2.5亿元不超过5亿元回购股份的贝因美自身资金并不充足。截至去年底,其货币资金为11.03亿元,而短期债务为11.59亿元,经营性负债超过经营性资产。
今年一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0.53亿元,同比下降399.2%。
大肆动用公司资金回购股份廉价转卖给高管,而这些高管为公司所作贡献十分有限,且目前公司尚未真正摆脱亏损困境。去年,贝因美扣非净利润仍然亏损2.17亿元。
(来源: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贝因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