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海尔集团”)旗下产业,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生物”)由香港转战A股科创板,意欲欲分一杯“羹”。
而近年来,海尔生物多数境外子公司成“拖油瓶”,且存在为上市临时“凑数”之嫌。不仅如此,海尔生物依托海尔集团提供的便利的“包装”之下,享受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同时,未来或承载着业绩“变脸”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窘况。
多数境外子公司成“拖油瓶” 募投项目涉嫌“圈钱”
前身为青岛海尔医用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医用科技”)的海尔生物, 主要收入来源为低温存储设备的销售,近年来多数境外子公司成“拖油瓶”,且存在为上市临时“凑数”之嫌。
2015-2018年,海尔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4.68亿元,4.82亿元、6.21亿元、8.42亿元,2016-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2.9%、28.93%、35.45%。
不及营业收入,2015-2018年海尔生物净利润分别为0.93亿元、1.23亿元、0.6亿元、1.15亿元,2016-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32.41%、-50.98%、89.93%。
值得一提的是,2016-2018年,海尔生物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0.31亿元、0.55亿元,2017-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72.27%、77.26%。
截至2018年年末,海尔生物有7家子公司,其中4家是境外子公司。然而在4家境外子公司中,有3家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亏损,呈“拖油瓶”之势。
2018年,全资子公司Haier Biomedical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Haier Biomedical UK LTD、Haier Biomedical India Private Limited的净资产分别为-3.19万元、-493万元、-75.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15万元、-171.56万元、-98.91万元。
此外,海尔生物的参股公司也未能“幸免”。
2015年6月26日,Mesa Biotech,INC(以下简称“Mesa”)成立,海尔生物通过直接和间接持有其30.09%股权。2018年,Mesa的净利润为-1,061.25万美元。
无独有偶,2018年9月6日,海尔生物的参股公司广州市精准医学样本库运营投资中心(以下简称“精准医学”)成立。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公司尚未开展业务。
2018年10月9日,Mesa和海尔生物共同出资,设立青岛海美康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美康济”),海尔生物持股75%,Mesa持股25%。截至2018年年末,海美康济尚未开展业务,2018年净利润只有1,7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美康济和精准医学成立时间,分别为海尔生物递交港股申请书的前16天和前49天,或存在为海尔生物上市临时“凑数”之嫌。
除此之外,海尔生物招股书披露的募集资金,与环评文件披露的不一致,令人不解。
招股书显示,海尔生物拟募资10亿元,用于“海尔生物医疗产业化”、“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以及“销售网络建设”项目。其中“海尔生物产业化项目”计划投资额为4.67亿元,募资金额为3亿元。
然而,据海尔生物产业化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该项目的总投资金额仅为1亿元。那么,海尔生物拟募集3亿元中的2亿元资金将用作何处?
此外,该项目的占地面积为53,333.3平方米,而环评文件中显示的占地面积是53,300平方米。相较环评文件,招股书多出了33.3平方米。
5月14日,根据海尔生物提供的环评变更函,在项目建设地点、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等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青岛环保局高新区分局同意将原环评批复中“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1座3层(局部2层)研发楼、1座4层(局部3层)专家楼、1座4层办公楼、1座1层厂房和配套辅助工程”变更为“项目总投资46,657万元,总建筑面积74,934.51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座5层厂房(备用)、1座6层综合楼(包含地下1层)、1座2层厂房(2层备用)和配套辅助工程”。
也就是说,在项目建设地点、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等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原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的项目总投资额仅需要1亿元,而变更后的总建筑面积仅增加了9,934.51平方米,项目投资额却由1亿元增至4.67亿元,增加了3.67亿元,或存“圈钱”嫌疑。
共2 页 [1] [2]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搜索更多: 海尔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