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讯,2004年,合生创展集团(以下简称“合生创展”)成为国内首家销售额超百亿的房地产公司,但十多年过去了,合生创展依然停留在“百亿阵营”。
合生创展近期发布的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合约销售金额约149.7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约62.28%。克而瑞发布的2018年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显示,合生创展位列第121位,早已与“第一梯队”毫无瓜葛。
昔日“地产航母”销售跌出百名榜
十多年前,合生创展曾是“广东地产五虎”之一,被王石称为“中国房地产界真正的航空母舰”。
中国网财经记者梳理了合生创展历年销售业绩,自1992年成立到2004年,合生创展一直行走在上坡路上。2004年,合生创展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大关,而当时万科的销售金额仅为91.6亿元。
2004-2008年,合生创展的销售在100亿元上下徘徊;2009年,随着中央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快速反弹,合生创展的年销售额近150亿元。这也是合生创展迄今为止交出的最好年度销售业绩。
2010年至2017年,合生创展销售额分别为110.37亿元、99.44亿元、116.44亿元、112.67亿元、53.12亿元、99.87亿元、80.89亿元和92.28亿元。
销售业绩不高的合生创展,仍然有着富足的“弹药”。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合生创展的土地储备量一直维持在3000万平方米左右,2018年底的数字为2922万平方米,与绿城、蓝光发展等相当,且多位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
坚持“多囤地、慢周转”发展
据了解,合生创展一直以来的发展模式都是“多囤地、慢周转”,在当前的土地市场,由于拿地价格越来越高,“高周转、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成为多数房企首选。
那么合生创展的这种发展模式到底有何影响?严跃进认为,不重视规模扩张会使企业在传统业绩成长方面表现得相对乏力,尤其是北京部分豪宅项目,去化速度非常慢,看似是做精打细算的工作,但其实会影响资金的回笼,进而影响后续土地市场扩张。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地产行业分析师也指出,房地产企业“靠土地升值来盈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更考验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像合生创展这种企业,如果资金实力不强,大量的土地沉淀则很可能会出现“储地”越多开发越慢的情况。
谈到“慢周转”,合生创展在北京的高端项目“合生霄云路8号”即是典型的例子。资料显示,合生霄云路8号于2008年开盘,至今仍未售完。在2018年年报中,合生创展提到,北京及天津共有10个在售项目,其中合生霄云路8号及合生国际城为主要销售额来源。
不过,合生创展管理层曾公开回应,公司并不强调规模增长速度,希望在确保利润的情况下实现现金流的绝对安全,不牺牲利润做大规模。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合生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