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条码泛滥成业内公开秘密
确实,近年来,在中国白酒市场上,授权、合作、开发等运营方式泛滥,知名品牌尤其明显,出一大批名不副实、一本万利的“开发酒”,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喝的名不副实。
有业内知情人士曾经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目前国内白酒行业贴牌模式门槛并不高,每个酒厂收取的费用也不同。“只要有关系,某一线酒企一个贴牌商提供1000万以上可以拿到一个酒标中的一个码,汾酒贴牌所需资金则更少,可能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即可以贴牌。”知情人士称。
汾酒集团的经销、贴牌、开发条码泛滥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尤其是在大多白酒企业都在缩减条码之际,汾酒集团更是肆无忌惮地开发贴牌产品。据相关媒体报道,如四川某地代理商买断了“汾”牌产品之后,开打价格战,导致当地市场做不出来,白酒行业一般是一个条码对应一款产品,有的代理商为了省钱就采取了“套牌”的方法,即申请一个条码,但旗下能出十几个产品。
据悉,贴牌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商标由酒厂授权,贴牌商自己运营,酒厂对产品质量问题负责。另外一种贴牌商只是打着酒厂的名义,酒厂只负责代加工产品,产品价格和质量问题,酒厂均不负责。
业内认为,对于厂家来说,“贴牌”虽然可以在短时间放量,但这也存在价格较为混乱,一些贴牌价格甚至超过一线品牌。而且众多贴牌严重消耗了主品牌价值。长期以来,困扰名酒厂的一大问题就是产品太多。
但是,对于汾酒的贴牌乱象将如何得到彻底的整理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分别向汾酒集团文化总监柳静安和汾酒集团市场部相关负责人等汾酒集团人事采访此事,但截发稿前,对方尚未对此事予以回复。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
来源:《华夏时报》记者 金晓岩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汾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