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2018年业绩似乎未能让市场满意。
4月3日电,据呷哺呷哺2018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该公司的营收增速、归母净利润增速均明显放缓,同店销售额的增长率也由上年同期的9.3%降至2.1%。不仅如此,截至2018年末,呷哺呷哺餐厅的翻台率已由2016年的3.4倍降至2.8倍。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上述业绩公告发布后,呷哺呷哺的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出现下跌。截至4月2日收盘,呷哺呷哺报13港元/股,当日跌幅达3.42%。
呷哺呷哺资料图 中新经纬 闫淑鑫 摄
大规模扩张致使业绩增速放缓
3月28日晚,呷哺呷哺发布了2018年业绩公告。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呷哺呷哺实现营业收入47.34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年同期增长29.2%;实现归母净利润4.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
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Wind数据发现,尽管呷哺呷哺2018年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依然保持一定增长,但整体增速却明显放缓。据了解,2017年度,呷哺呷哺曾实现营业收入36.64亿元,同比增长32.8%;实现归母净利润4.20亿元,同比增长14.2%。
2012-2018年,呷哺呷哺业绩表现。数据来源:Wind
招商证券分析师梅林指出,呷哺呷哺2018年业绩增速放缓主要是成本上涨所致,而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则主要是因为人工成本和折旧摊销成本上涨。
据呷哺呷哺公告,2018年,该公司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员工成本、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折旧摊销成本等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其中,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同比增长30.7%、员工成本同比增长40.1%、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同比增长31.4%、折旧摊销成本同比增长46.1%。
呷哺呷哺上述成本的增加,和其大规模扩张不无关系。数据显示,2018年,呷哺呷哺继续坚持其餐厅网络扩张计划,共新开张195间餐厅,包括168呷哺呷哺餐厅及27间凑凑餐厅,同时关闭20间餐厅。截至2018年末,该公司共拥有及运营呷哺呷哺餐厅886间、凑凑餐厅48间。
不过,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呷哺呷哺的扩张计划,在实际推行中并未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而这也正是其2018年业绩增长不达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呷哺呷哺的布局主要以华北地区为主,尤其是北京。尽管它后来也在尝试全国化运营,但却很难得到南方消费者的认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呷哺呷哺的扩张速度及质量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拖累其业绩增长。”朱丹蓬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
据了解,呷哺呷哺源自台湾,1998年在北京创立,其新颖的吧台式就餐形式和传统火锅的完美结合,开创了时尚吧台小火锅的新业态,同时也受到了北方消费者的欢迎。截至目前,呷哺呷哺的门店版图依然集中在北方。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呷哺呷哺餐厅在北京地区的数量为309间,占比高达34.9%;在河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数量分别为148间、102间;在上海地区的数量为52间。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呷哺呷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