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从170亿跌落到3.99亿。
仅仅在2004年,达芙妮还号称中国市场每五双品牌女鞋就有一双来自达芙妮。但15年后的现在,不知谁家鞋柜里还能找到一双达芙妮?
近日,达芙妮国际公布2018年业绩,营业额约41.27亿港元,同比下跌 20.8%。股东应占亏损约9.94亿港元,同比上升35.4%。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60.3港仙,不派息。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17年的3.05亿元下降到1.58亿元,同比下降48%。
虽然达芙妮财务报告显示,其连续第八年在《二零一八年中国品牌力指数》(女鞋类别)维持第一的领先地位。国产女鞋市场,仅从竞争维度看排名结果,似乎一切也并无变化,达芙妮、百丽风光依旧。但如果解读经营数据,就会发现不仅是达芙妮,女鞋几大传统巨头整体滑落。2017年7月,百丽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退市前的最后一份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丽集团净利润为24.03亿元,同比下降18.1%。红蜻蜓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0.57%。星期六2018年仅仅是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4亿元。千百度2018年初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18年全年亏损0.8亿元左右。
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女鞋巨头,面临着门店业绩急速下滑,关店潮等打击。《中国品牌力指数报告》称,达芙妮是与行业同步衰退的第一品牌。
1987年陈贤民和大舅子张文仪创立了一家叫做“永恩国际”的公司,早期生产及销售鞋类产品到美国。1990年,在看到中国市场女鞋消费的潜力庞大,陈贤民和大舅子张文仪、连襟陈明源创立自己的品牌“达芙妮”。达芙妮的目标客群清晰,分为“D28”及“D18”两大系列,分别针对20至45岁及15至30岁之女性,随后他们还创立了另一个品牌“鞋柜(SHOEBOX)”。
达芙妮采用街边店与加盟的形式进行扩张。在当时人们的消费习惯还保留在线下,而街边店也有别于商场专柜,可以更利于建立完整的品牌认知,而不是和百丽这样的同类竞争者一样,挤在商场的一层女鞋区域里。
加盟模式也让达芙妮快速扩张。在速度最快的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之间,每年都有近八百家达芙妮在各城市开张。渠道优势转化为市场占有率,达芙妮一度拥有近7000家门店。在中国主要城市的任意一条步行街,达芙妮门店似乎是标配。
2011年,陈贤民退休,企业的交接棒最初是交到了陈明源之子陈英杰手上。2012年,达芙妮出现库存压力,营业增速开始放缓;2015年开始连续亏损。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8年,达芙妮净关店数量分别为805家、1030家、1009家、941家,平均每天关店2.6家。
江苏常熟从事服装纺织生意、代加工过Zara等国际品牌的吴剑总经理向时间财经表示,达芙妮存在品牌老话的问题。达芙妮一直走的是年轻化路线,可是当初品牌忠诚度较高的年轻人已经成了中老年人。而现在的年轻人对达芙妮接受度不高。中低端女鞋消费者一个是转向其他更时尚的品牌,另外一个就是淘宝网红店铺也占据了一大部分市场份额。未来达芙妮如何能否打造好品牌是关键问题。
时间财经致电达芙妮,截止到发稿前,没有收到相关回复。
常年打折却年年亏
从表面上看,库存压力导致了清仓打折,打折又损伤了品牌形象,降低了毛利率。而租金过高,人员成本上升不得不关闭店铺,但是背后本质还是产品自身的问题。
达芙妮财务报告显示,亏损原因主要由于关闭店铺和同店销售下降所致。由于产品组合和增加清理过季存货,其毛利率由49.2%下降至45.2%。此分部录得经营亏损7.98亿港元,相对去年则为6.68亿港元。另一方面,其他品牌业务分部收益总额减少20.6%至5.83亿港元(2017年为7.34亿港元), 亦归因于年内关闭店舖。此分部录得经营亏损0.27亿港元,相对去年则为710万港元。
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否买一款鞋主要的几个原因就是款式,价格以及舒适程度。
而对于大多数年轻女性消费者来说,款式是最为重要的原因,直接决定了是否有购买欲望。如果真的喜欢款式,其他的因素都可以为这个原因让路。
达芙妮曾经也是时尚的代表,但是随着网络上更多的网红品牌,自主品牌遍地开花,它的创造力却依然停留在几年前,甚至就连三四年前的流行元素都可以在达芙妮的门店里看到。自然而然,达芙妮就成了过时的代名词。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达芙妮 |